。 以社会为本位的新的刑事政策观念,一方面体现为严格的刑事政策,其适用对象一般是有组织犯罪、暴力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公职人员犯罪及其犯罪人。对付这类犯罪 。德国学者拉德布鲁赫指出:就刑罚的性质而言,它是否适合于教育还值得怀疑。刑罚教育是强制教育,而强制就会产生对抗,现代的监狱建筑,防止越狱的堡垒,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86.html -
了解详情
一询问。警察必须确认在逮捕之前嫌疑人犯了什么有理由怀疑的罪行。(三)现行犯逮捕与非现行犯逮捕根据逮捕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现行犯和非现行犯逮捕。所谓现行犯 物件或迹象者 [10]。对犯罪可判处徒刑的现行犯,不仅任何司法当局或警察机关有权进行逮捕,并且任何人也可以进行逮捕,但须立即送交司法当局或警察机关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13.html -
了解详情
了怀疑,并进行反思和批判,继而这种怀疑、反思和批判演化为对现代性的激进反叛和彻底颠覆。这种反叛和颠覆最具冲击力者有二,一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颠覆 。他反对意识哲学的独白,认为这种主体性的自我捍卫表现为对可以感知和可以操纵的对象的算计。在这一模式当中,主体相互之间的理解过程也必然会置于算计他人的范畴之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19.html -
了解详情
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很多不再按犯罪处理。此时,行贿人的身份由应被追究对象变成了“污点证人”……众所周知,拿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社会危害性相比较,受贿犯罪的社会 的十分重要的事务时将毫不犹豫地依靠它并所此来行事”。[11]但是排除合理怀疑是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数字公式加以证明的,它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和常识,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而我们很难保证这种外在目的总是善的。无独有偶,技术的合法性在古代中国也受到怀疑,《庄子》中老叟对“机心”的担忧,使得他宁愿抱瓮汲水而不是借助机械的 建立独立的实验场所,区别于其他空间,同时精心地从大量现象中分离出需要观察的对象,然后在极度简化的实验环境中,予以控制性的变量,试图观察有限变量条件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6.html -
了解详情
都有“看走眼的”的经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除非有特别的理由,我们往往不会轻易怀疑自己曾经亲身经历的事实。 [12]当然,“新近发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而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请求。因此,在现代诉讼制度中,裁判者的认识对象,并非本意上的“案件事实本身”,而更应该称之为“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或者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49.html -
了解详情
的尊重,就值得怀疑了。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法律制定者之所以为“物权法草案”设置第一章“一般规定”,不过是想为“立法意图”、“调整对象”、“物权的概念 效力”。(19) 此举可谓开创制定法与法律学术合而为一之先河。此后,亦有许多伟大的法律制定者以为自己的立法作品能够取代法律教科书,而试图禁止法学家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05.html -
了解详情
)优势证明;(5)可成立的理由;(6)合理相信;(7)有合理怀疑;(8)怀疑;(9)没有信息。[21]除了(1)和(9)标准任何法律制度 实质性证据规则是其底线。在必要时,法院可根据行政行为涉及相对人权益性质、不同证明对象以及判决种类,提高对事实问题的审查强度,以适应于对错综复杂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5.html -
了解详情
)优势证明;(5)可成立的理由;(6)合理相信;(7)有合理怀疑;(8)怀疑;(9)没有信息。[21]除了(1)和(9)标准任何法律制度 实质性证据规则是其底线。在必要时,法院可根据行政行为涉及相对人权益性质、不同证明对象以及判决种类,提高对事实问题的审查强度,以适应于对错综复杂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76.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法律规定的案件事实,就应当理解为法律事实,也可以理解为证明对象。这里的证明对象,应当由刑事实体法规定。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多次陈述基本一致,但不能排除逼供的可能性等等。总之,在我国,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有罪证明的标准,不但具有理论和立法上的依据,而且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