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具备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只是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因被阻却而不构成犯罪。依笔者之见,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符合犯罪构成而又不构成犯罪的观点,是在 不同而加以使用,本身已存疑问;而根据这一错误的前提来批判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则是无端指责。误区二:认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的,而大陆法系的是形式的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7.html -
了解详情
来规定,司法者在决定是否将某种具体行为作为犯罪来追究的时候,大致也要考虑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刑法机能的认识、犯罪机能的认识等各种因素。其中,首要的考虑 或代理人也就有可能受到法人利益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使法人实施犯罪行为。(2)法人能够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法人虽然不象自然人一样用大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69.html -
了解详情
印证,因故意所认识的对象,亦即用作判断标准的客观构成要件有两个:一为判断者从行为外观所认定的,一为行为人自己的认知。在存在错误的情形,根据行为外观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⑦ 同上,第397页。 ⑧ 陈赝方:《刑法上客观归责理论之目的与适用疑义》,载于《刑事科学》第43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18.html -
了解详情
,Y出于诈骗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导致A陷入错误认识,在这种情形下,X与Y取得意思上联络后,从陷入错误认识的A处骗取了财物。在这种情况下,后 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 (27)童德华:《外国刑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3页。 (28)侯国云:《刑法总论探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3.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制度的权威性和凝聚力。[72]可是,作为风险意识主体的公众有时会因受到误导而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从而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我国刑事立法中,一方面要 ,规范的解释不能完全排除经验的判断。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则是制约与平衡:整合刑法不同的价值与功能,理顺其纷繁复杂的内部关系,在稳定现有秩序的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4.html -
了解详情
学界的广泛认同,所以,坚持共犯的实行从属性不仅有理论上的根基,同时也有刑法上的客观依据。 第二,从因果共犯论来看,正犯的处罚根据在于正犯实施的行为 行为具备构成要件的符合性和违法性为已足。而某一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应进行客观的判断,即以行为是否造成了法益侵害或者危险为标准。而责任能力和故意,既非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理性的社会能够自己承担后果而无需由行为人承担后果的范围和程度。其中的每一个标准都取决于另外一个抽象的判断,这样的论证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却始终找不到一个 刑法发展至今,客观说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下的只是主观说中认识说与意志说的对立。 英国刑法上有一则著名的案例(Smith案[41]):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0.html -
了解详情
两个法益,哪个法益更大呢?恐怕难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判断标准。简言之,被迫者的行为造成的损害等于他所避免的损害也可以得到免责性辩护,这一事实动摇了正当化 地参加共同犯罪,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这是对刑法进行体系性解释的合理结论[23]。换言之,立法者也认识到有些被迫行为构成犯罪,有些不构成犯罪或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1.html -
了解详情
即整体便无,一有则其余即整体待定的判断思路(而德国犯罪论中即使案件只具部分条件的意义,亦可独立成就一种须由刑法进行规制的客观不法行为)。任一要件均具有 行为的瞬间心态进行分析,即主观上有无罪过,有故意还是过失的罪过,并考虑主观方面要件中的其他特殊问题(如犯罪的动机、目的及认识错误等问题)。 须说明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2.html -
了解详情
即整体便无,一有则其余即整体待定的判断思路(而德国犯罪论中即使案件只具部分条件的意义,亦可独立成就一种须由刑法进行规制的客观不法行为)。任一要件均具有 行为的瞬间心态进行分析,即主观上有无罪过,有故意还是过失的罪过,并考虑主观方面要件中的其他特殊问题(如犯罪的动机、目的及认识错误等问题)。 须说明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