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真实的犯罪中,都必然存在着犯罪行为作用之对象只是有些犯罪的对象难以描述且对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并无直接影响,没有必要专门进行考察;而在《刑法》之明文规定及犯罪 之人,一般也就相应生成并具有了刑事责任能力,即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辨认与控制的能力(这为司法所面对的常规事态)。但在异常情况下,仍会出现达到年龄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6.html -
了解详情
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密工作 。 在紫金矿业污染案中,附近居民想要通过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与权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他们生活的污染事件,却屡遭拒绝,而对于拒绝公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95.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词翻译成谦抑[ 1 ] 。现代日本刑法理论有影响的学者,例如平野龙一已经认为,刑法的谦抑性就是刑法的补充性[1 ] 。因此,在笔者翻译《德国刑法学 原则,不能毫无必要地完全剥夺个人的自由! 在国家向个人提供帮助时,人们仍然会对向自己提供帮助的国家可能对自己的侵犯抱有极大的恐惧感。这样,在现代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27.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性,任何方法和方法论都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看看它们对解决犯罪和刑罚中的问题到底是否有帮助,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学术层次和价值问题。如果在知识体系中采用与 在德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刑法信条学是在李斯特和宾丁时代创立的。根据德国现代有影响的说法,刑法信条学是研究刑法领域中各种法律规定和各种学术观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9.html -
了解详情
和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工作,无一不是要求他们应当遵守他们所居住国的法律。他们所能学习和掌握的也是所在国的法律,长期以来用以评价自己行为的标准也只能是 (被害人是我国公民或者我国国家)的双重性决定了比属地主义更有优先地位,采用我国刑法作为对行为是否犯罪的评价标准和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标准,是完全合理的。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8.html -
了解详情
所发行的证券,以避免股价下跌,从而将自己的损失锁定在一定范围内。由于该行为实际上是对市场操纵行为的一种例外规定,因此证券交易法第9(a)(6) 》就有获取不正当利益与转嫁风险的主观标准,也有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的客观标准。[11]修订后的《证券法》虽然删除了上述主观标准,但并不意味着在证明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64.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应负何种刑事责任、判处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上述这个定义是否完全无懈可击呢?我看未必。就拿其中所谓根据自己的意志这个限制与修饰来分析,问题就 不同的刑法观,并对其犯罪化、刑罚化以及具体运用刑法手段管理社会、调整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最近我国有学者介绍并研究了控制社会控制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0.html -
了解详情
要为社会做贡献。在正常情况下,每个青壮年人都在以自己的工作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在我国执行监禁刑罪犯的年龄构成中,青壮年罪犯占大多数,由于这些罪犯被监禁,他们 监禁刑的适用,但是,如果在非监禁刑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哪怕很低的失败率,也会严重影响人们对非监禁刑的态度,有可能导致严格限制甚至停止使用非监禁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8.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了犯罪行为[7]。但对于罪错儿童而言,此种理论显然是有缺陷的。罪错儿童缺乏成熟的辨认控制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全责,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是监护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之一。因此单纯考量罪错儿童个性的情况以判定其是否会再次危害社会是武断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77.html -
了解详情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告人对 ,不少调查虽然名义上是由纪检监察机关执行,实际是抽调检察机关、法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专案组负责调查,并且采取调查措施之前,有关机关一般均已掌握了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