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统治者又不给人民参政机会的情况下,有限的民主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西式民主文化沙滩上的制度大厦 当然,改革的压力最终是抵抗不住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页。 [43] 李学智:《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与法制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44] 《民立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86.html -
了解详情
把自己的经济纳入国际大循环,想要富裕起来是不可能的。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没有完备的法律,就无法吸引国际投资和开展国际贸易。这也决定了依法 。1998年8月29日笔者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讲座,所提法治原则也归结为五个方面。1999年3月,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78.html -
了解详情
把自己的经济纳入国际大循环,想要富裕起来是不可能的。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没有完备的法律,就无法吸引国际投资和开展国际贸易。这也决定了依法 。1998年8月29日笔者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讲座,所提法治原则也归结为五个方面。1999年3月,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7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改变,即用法治来代替人治,80年代初“人治”与“法治”的大讨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中存在的复仇情绪最终让位于统治的策略, 制度四十年》,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页102.转引自李步云、张志铭:“跨世纪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7.html -
了解详情
重视,许多企业和行业内部也开始注意逐步积累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行业规范。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在法治建设方面我们仍然过分强调国家立法主导,往往以为只要是 的垄断,有一种对国家权力的迷信。47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学界提出了\“市场经济是法治(或法制)经济\”的口号。表面看来,这种观点强调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3.html -
了解详情
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之四》。转引自郭建等《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7页。)。另外,幕友 使得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害。1970年代末期开始的所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2.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国家之间互相借鉴、移植法律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此次改革可以看作中国在两大法系有所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开始移植、引进国外尤其是 中国的实施程度、方式与时间都必须依“本土化”的方式实现。但是,在重视法治建设中的“本土资源”时,要切忌把文化相对主义当成教条,它主要应当是一种认识论反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5.html -
了解详情
是通过制度变革型塑良法秩序的法治国家。但是,从背景上分析,中国的司法改革是在一个条件不充分、状况不理想的法制环境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司法 的是成文法传统,而不承认判例制度,要在我国创立判例制度,涉及一系列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调整、整合,无疑应当慎之又慎。但是,最近我们猛然发现,就是这样一项根本性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3.html -
了解详情
估计,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左的错误,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司法独立的思想被当作资产阶级的精神垃圾而遭到清理;同时,在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回顾和总结十年来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监督的实践,结合当前中国法制建设的宏观环境,我们认为: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html -
了解详情
自身的改革理念。特别是,由于日本的司法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这一点与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共同之处。季卫东教授认为,日本司法改革对于中国 放心让他们独立审判。 笔者认为,法官的职业化确实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治本之道,保证进入法院的法官有基本的学历要求和资格是绝对必要的。如果说“精英化”是指培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