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接密切相关的行为也可以。同时,基本犯罪行为与重结果之间还应当具有因果关系。(3 )刑法规定了比基本犯较重的刑罚。对于结果加重犯的较重刑罚的规定, 不是想象的数罪。所谓一个行为触犯数罪名,就是一个行为在形式上或外观上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数个犯罪。而且数个罪名只限于不同种的罪名。此外,如果一个行为触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只能证明总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模糊的因果关系,即只能证明因果关系的第一个层面,而不能细致证明其第二个层面,无法确定究竟 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对于挪用资金等数额犯中的不完全形态,刑法以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是否需要定罪处罚,根据谦抑原则,刑罚手段应当让位于其他制裁手段。 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32.html -
了解详情
强奸罪; ――――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十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 适用加重构成未遂) ⑤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注意:这里的“致使”包括故意和过失,但必须强奸行为和加重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00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简单的来说,所谓和谐刑法,就是指构成刑法的价值、功能、目的体系等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行为的犯罪性质,在这个认定过程中,对传统犯罪构成四要件的考察后还不能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而导致犯罪构成理论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于人类认识犯罪的工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53.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与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受损的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我国刑法罪责自负原则要求,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 。那么是否只要是行为人有过失,并且在客观方面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就要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罪呢?从我国立法本意上讲,责任事故类型的犯罪只能由过失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23.html -
了解详情
开具的药方和药量及其它治疗措施并无不当。 [分岐] 对被告人构成非法行医罪均无异议,但对其是否构成非法行医致死存在分岐: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实施了非法 已经满足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基础上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结果加重犯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应有因果关系。我国刑法第336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13.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各种事物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衡量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也应如此。凡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就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行为状态,称之为行为事实。行为事实包括行为、客体、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的基本载体。(这里的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87.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逃逸行为,但该逃逸行为与被害人高时美的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不是高时美死亡的原因,故被告人杨双剑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而仅属于一般的交通肇事逃逸。二、本案被告人杨双剑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根据现行《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1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领域,似乎可以将其视为是永远解不开的因果关系这一死结的真正发端。 对于刑法的研究者而言,简单的犯意(mens rea)和行为(actus reas) 一方面还可以为对于行为人的惩罚提供某种道德意味的根据。 [5] (二)犯意是否可以证明 如果说所谓身心二元的正反讨论还可以算作是一种形而上思辨的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63.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而只能是对四个要件分别进行判断,这样更加有利于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细致分析。将犯罪构成分成四个要件就是为了体现层次性,虽然看起来各个要件之间似乎同等 了死亡的结果,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表面看来,甲的行为是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的,这就是主观判断优于客观判断所得出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