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德国刑法第242条中的“物”的概念,不可以作一个宽到可以包含电能的解释。换言之,他认为以大众对于德文语词“Sache”日常使用来说,如果要说“Sache”包括电,会 犯罪处理,需要在刑法中加以专门规定,而不能以法律解释方法使其犯罪化。由此可见,在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中,存在着一定的位阶关系。如果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2.html -
了解详情
常务委员会,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在我国,司法解释已成为保障法律正确适用的重要手段,是司法经验的高度结晶,具有 实际损害结果,但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均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因此,除了法律明文规定的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以造成严重后果为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表述形式是语言,语言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解释加以明确;(3)立法为了自身的完整,必然会使用一些“不确定的一般性概念”( 对于“两高”司法解释权的合法性,有与会学者从《立法法》的角度提出质疑。其理由是,《立法法》设专节对法律解释问题作了规定,其中并未授权最高司法机关对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2.html -
了解详情
条文,而是与时俱进并且有效适应现实社会关系的活生生的发展着的精神,但是该精神在法律解释上不能突破表达精神的法学的词义形式。 当然可能和需要考虑的还有作为 今天,无可置疑地是,一个刑事判决不纯粹是一个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和一个抽象的法律问题和规则的决断,而是犯罪行为人和国家及社会秩序之间具体冲突的解决方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1.html -
了解详情
从最高人民法院来讲,它是没有宪法的解释权的,虽然根据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个加强法律解释的决议,那么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这个适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出解释 呢?我们再把这个逻辑推理到中央这个层次,我们讲宪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手上拿着两样东西,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6.html -
了解详情
由试行过程决定的,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卢曼把正义的概念表述为“法律系统的适当的复杂性(adequatecomplexity)”23,颇有那么一点儿“道法自然”、“维恍维惚 粕谷?前引论文,21—30页。28需要注意的是,宪法解释与合宪解释(法律解释)都有可能导致回避对违宪现象进行判断的倾向,但未必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html -
了解详情
90条第2款之规定,特以信件方式提出如下建议:一、建议对下列法律条文进行宪法审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而且广泛作为司法活动的正式依据。在司法解释活动缺少“详细规则”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原则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3.html -
了解详情
的起源》(1643)。[9]历史还进入到16世纪以后的司法技术层面,成为“法律解释”的基础,以补充或替代以前惯用的哲学方法。在《学说汇纂》 的”(normative)研究方法,即根据某种预先建构的标准(道德或逻辑)来评价法律规则的正确性或有效性。而社会学研究方法则是“实证性的”(positive),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5.html -
了解详情
思维模式,它完全不带有任何社会决定的色彩。凯尔森试图建立一种“法律的纯粹理论”,这只不过是形式主义思想家努力建构一套完全独立于社会约束和社会 等级。[13]因此,司法场域就像一种“机器”(apparatus)来运作,以至于法律解释者的那种自由形成的惯习(habitus)[14]的凝聚力由于对等级分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起源》(1643)。[9]历史还进入到16世纪以后的司法技术层面,成为“法律解释”的基础,以补充或替代以前惯用的哲学方法。在《学说汇纂》 的”(normative)研究方法,即根据某种预先建构的标准(道德或逻辑)来评价法律规则的正确性或有效性。而社会学研究方法则是“实证性的”(positive),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