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处于原告的地位,独立的执行控诉职能,对提出的指控被告人犯有某种罪行的主张,应承担证明责任。如果其举证达不到法律规定的要求 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享有《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原告人就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在刑事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04.html -
了解详情
否定,但单从字面规定难以推演出共同危险行为。鉴于此应当如何认定我国共同危险行为的法律适用,曾经有人主张把共同危险行为排除在现行共同侵权行为之外。2004年5月1 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能免除其责任的主张,而是主张相反的规则,这是值得思考的。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证明的标准是法律真实,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2.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司法解释。如在短期内不能修改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应立即修改与完善关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尤其是立案范围,制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 方式完成举证责任的义务。告知书向提出争议方送达后,即可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在告知的期限内未行使诉权,法院可以对作为诉讼的证据的争议的证明力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18.html -
了解详情
就成功索赔。在基层人民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主要事实方面的举证责任几乎都由公诉机关承担,受害人在法庭上不须承担太多举证风险,需要证明的只有相关的财产损失, 问题》,作者:扬琳,刊于1999年《法学天地》第2期。⑤《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赔偿》,作者:范晓方、勇亚成,刊于2000年《法学天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3.html -
了解详情
美法要求控方仅就构成要件事实负举责任,被告则必需就阻却责任事实负举证责任。主要理由乃承袭民事诉讼的观念,当原告证明其主张后,被告对其抗辩事实有举证 版,第89页;肖胜喜:《刑事诉讼证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3]英美证据法学者对于证明责任能否转移历来争议很大,但正统观念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被害人应向谁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争论;有成年被告人的亲属自愿代为承担赔偿责任能否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争论;有在逃的同案犯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采取何种方式处理 的表示,而且一般情况下被告人也没有证据予以反驳或证明,双方地位完全不平等。这一过程中民事诉讼规则很难适用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过程。在面临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9.html -
了解详情
,并索赔 5000 万元。2009 年 3 月,山东省高院以三联集团的诉讼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受理条件为由,裁定驳回起诉。三联集团随后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 ,泥沙俱下,这不仅使公司管理层总是处于诉讼的压迫之下,而且会耗费公司大量财产,无异于不经审判就决定公司对外承担赔偿责任。正如Smith 案法官所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2.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看,其没有明确规定私人执行的一般条款,法令是否授予遭受损害的私人消费者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并不确定,几乎没有相关的案件达到法庭审理和判决阶段,许多 并作为一种惩罚,以阻嚇未来相同事件发生,并作为陪审团对该行为表示厌恶的证明。(注:参见:98 Eng .Rep.498 -499(C.P.176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52.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明,表明足以引起检察官根据种族而行使其无因回避权的推论。一旦被告人确立了表面上成立的证明,责任就转移到检控方,检察官就必须为他行使无因 伪证等都呈现出美国检察官浓厚的追诉倾向,置案件的真相与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于不顾,完全将自己等同于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与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其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385.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的合法性和合理 性,或者证明对方行为的违法性或违约性质,书写时应以陈述事实和理由为主,详略得当,切不可长篇 大论像写报告一样;同时,不可用 如果不申请,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最后原告撤诉。 8.确定管辖法院(递交的法院),应该符合法律规定的“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人民法院管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