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一个最为常用的概念,但在理解与使用上又十分混乱。在我国刑法学界,对于什么是犯罪构成、其本质为何的观点,可谓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笔者下面对不同法系、不同 辩护的内容包括:未成年、错误、精神病、醉态、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等内容。合法辩护在英美刑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这是由英美抗辩式的诉讼模式所决定的。它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6.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是事前的还是事后的判断?(3)判断违法性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是沿着行为一结果的顺序思考问题,还是仅仅根据结果就可以得出行为违法的结论?(4)违法性判断与 的法律体系,在事实上都对自我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辩护要求一种主观要素,这种做法看来是正确的。[6]刑法规范是容许规范,行为人对于防卫正当性有所认识,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2.html -
了解详情
如纳税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接受权是指纳税人有接受什么的权利,是一种“主张”权,如纳税人享有减免退税权。由于税收征纳关系是一 抵抗权或即时拒绝权。这样,公民、法人等一般纳税人在遭遇征税机关侵害时,得以“紧急避险”。第三,明确、严格界分征税权与纳税人权利。征税权对纳税人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80.html -
了解详情
当附属物是有形体的物时,我们说此时的物权请求权仍是一种物权请求,似乎不会引起什么异议。但这时物权请求权的提起要件就已经不再只是物的无权占有这个唯一 。容忍义务一般在以下情形下得以发生:1)基于法律的规定:例如民法相邻关系、紧急避险、正当防卫之规定。2)基于他物权:所有人对于他物权人行使权利有忍受之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0.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侵权行为中的违法阻却事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犯,但是由于某种法定的原因,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同意等,不认为行为人的行为 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免责,但是,关于这种举证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又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共同危险行为人只要证明自己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2.html -
了解详情
,则因其属于紧急避险而不应当承担造成顾客人身伤害的侵权责任,自然该宾馆也不必就该损害承担用人者责任。 (二)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是劳动者的职务行为 提供方是否要按照另一方的指示进行工作并接受对方的监督,雇主可以告诉雇员“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30]对雇员的判断应当依据综合标准来进行,主要包括报酬的给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28.html -
了解详情
的注意义务,这是对机动车驾驶人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从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来看,对于非机动车、行人违法交通法规造成的机动车因紧急避险而产生的 安全法》,漠视路权,例如冲闯红灯、翻越隔离带等,我们的执法部门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对这些违法人员进行处罚,也没有任何保障措施。就算是当场抓住违法人员,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1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学界对什么是犯罪客体,数家纷争,各执一词。事实表明,传统的思辩方法不能令人信服地统一人们的认识。本文试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犯罪客体加以探讨。 ,将犯罪对象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能否解决我国目前刑法理论中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置于犯罪构成之外的缺陷,也是值得研究的。注:〔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2.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能力、责任形式(故意与过失)、期待可能性三者是什么关系呢?换言之,期待可能性与罪过形式有什么关系呢?西方学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注 解释刑法规定的“迫不得已”的紧急避险行为,刑法理论承认的义务冲突行为以及部属执行上级命令行为等等。 上述这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自由意思(自由意思是否是责任的必要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7.html -
了解详情
罪有害行为和有益行为等。在有益行为中既有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履行公务、依法执行职务等行为,也有罪犯的自动悔罪行为,如自动中止 长”的时间过程,尽管时间“较长”,但其内在要素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它不能成为别的什么行为要素,而仍然是动作的属性。当然,如果我们把这“较长”的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