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因果关系而言,应当明确两点。其一,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侵权行为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过错问题上。直到19世纪末,现代工业事故和其他 一定按照某一种立法模式将违法性单列为责任的构成要件的说法。姚辉:侵权法的危机: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中国民商法网,http://www.civillaw.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8.html -
了解详情
转换。 再来看看我国的民事立法。众所周知,《民法通则》业已构建起特殊侵权行为制度第121条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第122123条及第125126条关于物的责任 版,页219。 [9]同上揭,页322323。 [10]张广良:《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32。 [11]参见李明德前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310.html -
了解详情
Untersuchung,Muenster:LIT Verlag , 2006.)。 《民法通则》第130条是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规范,但十分简单,并未如《德国民法典》第830条那样区分共同 、丙、丁四人曾出入过该房间,对该四人可否适用共同危险行为? D.甲在偏僻地区过马路时,被乙驾驶的第一辆车撞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7.html -
了解详情
中文文献十分罕见。日本学者森岛昭夫也感叹:迄今为止,故意的问题,在侵权行为法学中并不太受重视,而这是一个今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 and fulfillment)都在根本上受制于行为人的现实和实现。[5]244仅此而言,故意侵权便显然违背了上述最低限度的道德戒律。这种反道德性深层次地体现于行为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5.html -
了解详情
肖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依然要在维护B的肖像权的同时威慑A的侵权行为。如果法院坚守补偿性的损害赔偿观念,B只能获得象征性的名义损害赔偿,但 不当得利制度解决该问题,从而回避了行为人主观状态的问题。[23]法国法则在隐私权侵权中强调了加害人故意的主观状态与赔偿之间的内在关联。[24]尽管获益赔偿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5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人会赞同这样的结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好修正观点:在同一个一般侵权行为已经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对于损害赔偿的构成要求过错,对于停止 第376-394页。 [6]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977.html -
了解详情
,则未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接到通知之后的损害扩大部分承担侵权责任。换句话说,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接到通知,或者接到通知后即采取了必要的 后果进一步扩大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接到通知之前已经造成的损害后果,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单独承担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无需对此承担任何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974.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目的。以下就几个主要领域略作分析。 (1)纯粹经济利益的保护 一般侵权行为条款对各种权益的保护方式问题,以纯粹经济损失问题涉及面最广,比较法 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3]梁慧星:《对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载中国法学网〈http: //ww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39.html -
了解详情
中也有关于以违背善良风俗的方法故意侵害他人的规定。在现代英美的普通法上,同样也存在一类要求以帮意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 (二)引诱违约(侵害债权) 引诱违约( inducementofbreach of contract)系英美法上的概念,所谓诱使违约是指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出于妨碍他人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37.html -
了解详情
[3]显然是期望过高且与事实不符。一般条款旨在对人提出更高的行为标准,为行为人设定相对多的义务,使其不能仅仅做到无害于人而 [13]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 [14]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