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混淆。所谓人格,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人格权则是为了保证民事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须享有的权利。人格权是以人格利益作为其内容 不是一种财产上、物质上的平等。例如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对某种疾病患者的歧视;再如有人在青岛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倡议在公共汽车上设立民工专区,这些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60.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的空间,以及与物权请求权、侵权行为等其他制度的关系协调,都成为当前物权立法中的争议问题。确认添附制度并完善添附规则应当是我国物权法制订过程中的一 一个效率的问题,当事人约定恢复原状不利于效率,似乎与公共利益本身无关。 [4]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台湾1997年版,第507页。 [5]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8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有四点理由:第一,前者观点违反了财产权体系的内部位阶关系。水权属于财产权,而在财产权体系中,水资源所有权的上位权力是财产所有权,再上位权力是物权, 不能相互排斥。但是对于诸多水资源利用人之间对同一水域的利益冲突,法律不是束手无策的,可以通过优先权规则加以协调,先取得利用权者有权优先以有益目的用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87.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仲裁保全程序中的权力配置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事保全程序的体系合理性与功能实效性。从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处理、促进仲裁发展以及确保 放在促进民事诉讼这一公力救济机制与和解、调解、仲裁等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与协调方面。由于仲裁是规范性和程序严格性最为明显、与民事诉讼最为相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96.html -
了解详情
,则其一,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规定在同一法条中,适用相同的法定刑,这与刑法理论及刑法对其他罪的规定极不协调;其二,作为故意犯罪,其法定刑明显偏低 结果虽无论是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都与丢失枪支不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行为人不能预见严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也不应该对此承担罪责。换言之,成立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0.html -
了解详情
到期债务而被宣告破产。二是自然人在各类消费关系中因消费借贷而发生支付不能,从而被宣告破产。对这两类自然人的破产问题,目前是否均应当在我国破产法中 挽救希望,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但仅仅只是暂时陷于财务困难的企业或其经营符合产业政策或公共利益的企业,债权人或债务人也可以通过申请重整等手段,使其摆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24.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等方面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再如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缺陷,需要修正。 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制度需要完善等等。 但毕竟瑕不掩玉,《规定》还是创设了一些新的 的自认;(3)对与身份关系案件有关事实的自认;(4)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权益作出的自认;(5)自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29.html -
了解详情
,杨教授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上述两种关系。有牢固的地基,方能有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对我国犯罪构成中的犯罪客体本身的认识尚且存在错误,又怎能得出有根据的、 是定故意杀人罪还是定爆炸罪,这就要看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还是特定人的生命权利。如果将犯罪客体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中剔除出去,那么就很难区分此罪与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5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公证,提高诉讼效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于行政处罚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有着特殊的关系即在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中所具有很强的案件主义色彩,决定了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适用 这类证据。5、对案件调查人、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行政机关可以责令其补充有关证据。(三)补证期间: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30.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后果易于证明而言,对危害行为和因果关系的证明并非轻而易举,而且案件性质的不同,其难易程度差别也较大。有些案件中,被告人的行为非常隐蔽,很难找到证据予以证明, 不报罪、交通肇事后逃逸、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等等,这些都是危害公共利益,涉及多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犯罪。这些犯罪在刑法上对其主观罪过的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