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变隶属关系,划归地方公安建制序列,原有内设公安机构一律撤销,停止行使公安职权。这一改革措施,使我国侦查权进一步由弥散走向整合,在职能化、专业化、 口供及其他非法证据得以进入法庭,甚至成为法官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根据。这种结果,不仅等于肯定了程序性违法行为之结果的正当性,而且等于承认了非法侦查、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4.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是一方当事人滥用申请再审的权利来对抗另一方当事人,造成当事人在举证责任问题上的不平等,同样不符合民事诉讼对等原则。 确立举证有时限原则后,将如何认定再审时 庭审中没有加以质证不予采信,而该证据又严重地影响案件的实体判决结果的,应视为新的证据。这里的新证据必须明确界定为书证、物证和视听材料、鉴定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57.html -
了解详情
原来的庭审程序之下统摄两个子程序,使关于罪责成否的认定和具体刑罚的量定均要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这两个子程序可分别谓为定罪答辩 被害人的犯罪观,是否能够认同被害人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从而赋予被害人以实质性的、足以影响司法进程和结果的程序权利?[50]具体到量刑程序改革中,如何真正赋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是一方当事人滥用申请再审的权利来对抗另一方当事人,造成当事人在举证责任问题上的不平等,同样不符合民事诉讼对等原则。 确立举证有时限原则后,将如何认定再审时 庭审中没有加以质证不予采信,而该证据又严重地影响案件的实体判决结果的,应视为新的证据。这里的新证据必须明确界定为书证、物证和视听材料、鉴定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46.html -
了解详情
,后一行为可称之为原因行为。通常而言,打击原因行为比打击结果行为更为有效,因其更加注重破坏腐败犯罪的动力机制。 细观《修七》第13 条,在客观 条,任何人均可构成利用对有职权者的影响牟利罪,同时,按照其第283 条的规定,任何人利用其职权产生的影响力而收受物质利益的,则构成(斡旋) 受贿罪。不难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7.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纠纷在社区中解决,社区成员和当事人拥有决定程序结果的权利{6}415。 这几乎完全是一幅西方完美主义的司法画卷,其核心观点是:即便社区成员之间发生 自己的被盗财物从盗窃犯那里秘密取回的时候,如果不考虑盗窃罪的犯罪客体,就无法认定该行为的性质。在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上,也同样如此。(2)将犯罪客体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2.html -
了解详情
配置,还是破坏社会保障制度,加剧腐败和经济犯罪的滋生,都不过是对商业受贿社会危害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描述和反映,因而上述观点对于商业受贿罪危害形式的 是否合法即实质合法性是否具备,仅对单位犯罪中的犯罪主体单位的认定有意义,对于商业受贿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认定,则不生任何影响。(14)(2)组织性。即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9.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和反垄断法第五十四条执法机构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构成犯罪的情形,其他6条都是有关行政责任的规定。除了企业高管可能因为拒绝、阻碍调查 ,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12] 参见 马松建:《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42~45页。 [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43.html -
了解详情
纠缠不休、不服从管理等,即使对执行公务造成了一定妨害,也不能构成本罪。二是以结果论,即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 职权(亦即职责)从事公务活动,越权或滥用职权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民个人利益,受到他人阻止的,对他人不能以犯罪论处。本罪主体与主观方面的特征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02.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权遭受侵犯,有的甚至严重违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刑事诉讼底线正义规则。所以,从人权保护和限制国家追诉权滥用的角度出发,应当坚决排除通过非法手段所取得的 严重的不良影响,结果还将导致破坏犯罪认定标准统一性、稳定性的状况。第三,一律扣除的做法将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案件整体性质的认定困难。实践中,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