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由 非法证据排除,是对侦查机关违法取证行为的一种程序性制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私权对抗公权,防止权力滥用的一种重要手段。非法证据排除主要作为防止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鉴于我国当前程序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以及现有对程序违法行为的纠正、制裁机制的匮乏与无力,在第242条第(四)项新增规定,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50.html -
了解详情
把公民的自由归结为一种不受侵犯的安全,孟德斯鸠认为,这种安全从来没有比在公的或私的控告时受到的威胁更大的了。因此,孟德斯鸠得出结论:公民 主观随意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无罪推定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为基本出发点,并据此设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以及控辩双方对抗的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2.html -
了解详情
诉后的再起诉规定一个合理的期限,如检察机关在该期限内未能提起公诉的,不再保留公诉权。其三,调查新证据的主体。应由检察机关来启动和主导对疑罪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合理吸收律师法的规定,使得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得到应有的提升。同时,增加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申请调取证据的权利。 4.完善证人保护和经济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0.html -
了解详情
标志性理念,已被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所接受。 在被告人的主体地位被强调和关注的同时,刑事诉讼中的另一重要角色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却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 的中心。[28] 强调被告人与被害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对被告人和被害人在诉讼中的自主意愿的尊重和自主处理权的扩张。刑事诉讼是一个公权力和私人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69.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这一理论,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协商性因其体现了刑事诉讼中的选择性以及意思自治,使得刑事司法的民主要求得到进一步实现,人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因此协商 发挥其优势并避免负面效果。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司法主导。如前所述,刑事司法中的协商是私权方法在公权领域的运用,它不是纯粹意义的私法自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098.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政治遭到了无情打击。关于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庄惠辰在1957年的文章中认为:“法院的法庭审理乃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而法庭审理前,公安、 的司法控制,法院裁判活动也就不可能居于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地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出现混乱无序、大量程序违法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司法制度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6.html -
了解详情
意味,而这一正名还原了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全过程中所享有的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地位。 (三)关于辩护人的责任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责任可以分为直接责任与一般责任。 刑事诉讼构造对于律师辩护功能的发挥也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修改后的刑诉法在刑事司法职权配置方面,基本上维持了现有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及公、检、法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4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公、检、法三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替代。互相配合 辅助部分而不具有独立性,在刑事诉讼中定位执行控诉职能的检察机关和执行侦查职能的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时,执行控诉职能的检察机关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72.html -
了解详情
重中之重的中心地位。 虽然除了刑事公诉权之外,检察权的基本权能还包括侦查权、侦查监督权及诉讼监督权。但是,侦查权、侦查监督权及诉讼监督权中的刑事诉讼监督权,与刑事 两者的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控诉。虽然侦查与刑事公诉在刑事诉讼中的逻辑内涵不尽相同,但侦查与刑事公诉在价值目标上的沿续性或继承性,决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转变。被害人保护理论以及恢复正义理论要求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是无论立法还是实践,对被害人的 理论不仅要求国家不用公权力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更要求国家积极作为以保障公民实现自由、平等、知情及参与等基本权利。故而,在刑事诉讼中不能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1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