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主观犯罪结果分为实然的结果与应然的结果,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犯罪形态,行为主观犯罪结果认识的内容、程度也不同。主观结果对于区别 的具体规定另立标准,否则只会引起司法实践上的混乱。 第二,关于犯罪的预见程度。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63.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重要的考虑,因而也容易与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矛盾。 在我国刑法学者中,研究中断问题的不多。《犯罪通论》采用的观点是,介入因素符合三个条件时,可以 这种情况解决的复杂性。笔者认为,研究因果关系问题的中断,首先要确定出发点,这里可分为两个问题。首先,研究的中断是从事实因果关系角度,还是从法律因果关系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3.html -
了解详情
其索要人民币13万元。本案的定性颇有争议:有的认为行为人所索要的13万元应分为两部分,其中,为了索要合法债务2万元而绑架他人的行为应定为非法拘禁罪 犯罪行为-------即只实施扣押绑架他人、勒索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罪数理论,一个行为只能构成一罪,所以犯罪嫌疑人胡某、冯某不可能既构成非法拘禁罪,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76.html -
了解详情
,巴西奥尼对国际刑事司法的历史性审视与我国多数学者截然不同。这正是价值思辨的魅力所在。 关于国际刑罚的根据与目标,巴西奥尼把其哲学基点置于报应论上:在刑事司法 ,强调的也是规范机能,不是震慑和打击性能。和解所需,必然含糊其词。国际刑法主要是犯罪镇压法,强调的也是打击性能。保护与保障所需,必然精确其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3.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功利主义认为不是基于报应设置刑罚,而是为了预防和矫正犯罪而设置刑罚。从刑罚功利论来讲,基本上分为两大派系:一个是一般预防论,一个是特殊预防论。 行为前进行抉择,并在权衡二者利益上的得失后放弃犯罪,我国刑法中对诸如危害税收征管秩序异类的经济犯罪,只有减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的适用频率加重财产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95.html -
了解详情
无 占有的有无是指人对财物是否处于支配状态。一般认为,占财产罪绝大多数的取得罪分为夺取罪与侵占罪两类。以盗窃罪为代表的夺取罪是以夺取占有为基本特征的。 不符合抢劫罪的主客观特征。如果硬把先行的杀人行为作为后行取财的手段,则又是一事两头占,一行为分属两个罪,有悖于我国刑法学中以犯罪构成的个数作为罪数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37.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职务犯罪的主体。①、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分为 全球化的腐败形势而产生的。正是腐败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促使各国把预防为主这个治本之策提到了前台,纵观国际社会反腐败的历程,其反腐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6.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中外学者都曾在这一理论领域进行过多番探讨,一些国家刑法专门对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作了规定,而我国刑法对此问题一直语焉不详。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就法律身份 非实行犯关系的疏密程度、正犯与共犯独立构罪的罪质关系,这类共同犯罪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定罪上也相应做三种不同的处理: 1、无身份者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96.html -
了解详情
诸多理论层面的尴尬。 (一)制度与法律规范的误读:误入刑法典的犯罪记录报告制度 我国刑法第100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 自然法作为实在法的制定依据,也可以作为规范性评价的标准。亚里士多德将法律分为自然法和实在法。自然法从宇宙间的自然正义中产生出来,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87.html -
了解详情
在逃或者失踪情况下依照该请求国法律决定的。 【作者简介】 黄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祥,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 [38]同注5,第13条第3款、第4款。 [39]张磊:论我国经济犯罪收益追缴制度的构建,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第4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