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赦”这一原则。由此传统刑法学都把刑法上的错误分为“事实上的错误”和“法律上的错误”。1一般都认为事实上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和实际发生的事实不 ,可是事实上确是前后矛盾的。笔者要说的是,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成立要件中仅仅规定了数额和次数的限制,而没有考虑实际情节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87.html -
了解详情
中,以可原谅的原因所表现的期待不可能性的特殊事由包括:不可避免的对刑法的认识错误(意大利刑法典第5条;意大利宪法法院1988年第364号判决),执行无权审查的 。具体包括:(1)放任行为说。认为紧急避险行为不是适法行为,由于作为法上放任的行为而阻却违法性,所以紧急避险的全部是放任行为。(2)违法性被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6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并不严格要求在他人的意识中起到实质的作用;被骗者的错误并不需要达到肯定程度的确信(affirm-ative belief),只需有直接证据表明欺骗 )之间的实在联系,也即,行为人到底有无因认识错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存在疑问。对此,德国刑法理论上一直使用社会目的落空理论来解决此问题。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169.html -
了解详情
如,行为人误将抢险物资当作普通财物进行抢劫时,是否适用加重的法定刑? 我国刑法理论历来将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基本构成要件与加重、减轻构成要件,同时认为犯罪构成要件 事实的认识错误。倘若将这种错误认定为构成要件的错误,那么,对于这种情形的处罚轻重,就完全取决于行为人主观上的(不合理)评价,这会严重损害刑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73.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王某的行为定性应当是故意伤害罪,当然,由于认识错误的存在,在量刑时可以适当考虑是否应当减轻其处罚。 在我国的刑法理论界,主流观点认为:假想防卫是一种行为性质 行为者所实施的防卫行为超出了以一般人作为基准的相当性,就有必要在刑法上予以非难而让行为者负相关的故意责任,如果行为者的防卫行为并没有超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5.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倘若将这种错误认定为构成要件的错误,那么,对于这种情形的处罚轻重,就完全取决于行为人主观上的(不合理)评价,这会严重损害刑法的正义性与 种情形视为一个加重抢劫罪的前提下,抢险物资、军用物资、金融机构等,实际上是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可以选择的对象,说明针对不同对象所实施的行为都是同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学界有前法的内容、一般的违法性、刑法上的违法性和法定刑四种观点。 (一)违反前法律规范的意识说 从违法性 以来刑法日益浓郁的人文关怀,由此我们不得不审慎的思考违法性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产生的影响,问题之肇源于刑法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规则系统,所以它必然具有一体两面的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15.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学界有前法的内容、一般的违法性、刑法上的违法性和法定刑四种观点。 (一)违反前法律规范的意识说 从违法性 以来刑法日益浓郁的人文关怀,由此我们不得不审慎的思考违法性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产生的影响,问题之肇源于刑法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规则系统,所以它必然具有一体两面的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1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上述规定中的“明知”、“预见”就是指对“危害社会结果”的认识:“希望”、“放任”、“轻信能够避免”,是指对“危害社会结果”的态度,这就表明 存在意识和意志的前提下实施,那么,刑法中同样存在认识错误的问题。与一般意义上的错误不同,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具有特定的内涵,是指行为人对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标准进行规范的、评价的判断才能确定。[24]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通常认为,对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性认识错误,因而可以将对盗窃数额的认识 当做普通文物进行了盗窃,即使客观上情节严重,也不能适用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规定。[26]那么,对于陷入对象认识错误的行为人,追究其刑事责任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