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相契合吗?是否会出现新的矛盾? 1.故意论会罪刑失衡吗? 故意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遭受重大损失的交通肇事罪,刑罚远远轻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 与绑架、杀人的社会危害性相去甚远,若最高刑都为死刑,反而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民意是自然理性的载体,不能单靠逢迎去平息;对被害人的民意,无法完全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97.html -
了解详情
片面从严、盲目从重。对于可判可不判死刑的案件,应该一概不判处死刑。从反面来说,对于确定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不判处死刑时也应该慎重。不能片面理解宽严相济的 载《法学》2011年第8期。 [30]参见欧阳玉静:《死刑缓期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的量刑依据以故意杀人罪为例的实证分析》,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7.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相契合吗?是否会出现新的矛盾? 1.故意论会罪刑失衡吗? 故意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遭受重大损失的交通肇事罪,刑罚远远轻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 肇事与绑架、杀人的社会危害性相去甚远,若最高刑都为死刑,反而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民意是自然理性的载体,不能单靠逢迎去平息;对被害人的民意,无法完全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3.html -
了解详情
裁量时不应以被害方的态度为转移,不可简单地迁就被害方的要求一判了之,但并不代表不能考虑或关注被害方的谅解态度。 首先,被害方愿意对犯罪人给予谅解、不 7]。 [15]参见阴建峰:《故意杀人罪死刑司法控制论纲》,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1期。 [16]参见洪奕宜:《为何要改判?是否以钱买命?》,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68.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或不完全依法适用该条款。 对被害方而言,当国家不能保护或忽视其权利和利益的时候,其是否可以通过私力救济向加害方索取经济补偿,以求自我保护? 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药案的最终裁判结果,当然是: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再结合上述T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提供的就被害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2.html -
了解详情
宗材料及开庭审理,杜忠民 始终不供认参与,在案被告人供不出杜忠民是否确实参与及作用、 地位,经被害人张国星等人辨认也未指认杜忠民参与, 财产;赔偿附带 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650元。(三)被告人徐桂海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650元。(四)被告人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55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能减轻、从轻的条件。 根据有关司法精神和理论解释,犯故意杀人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主要看(1)被告人的动机,如是否是出于恶意 受到很大的刺激。 五、对李淑玲不判死刑立即执行反而影响社会和谐 当地法院包头市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淑玲死刑立即执行,内蒙古自治区高院二审发回重审。 ...
//bbs.110.com/thread-17812-1-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能减轻、从轻的条件。 根据有关司法精神和理论解释,犯故意杀人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主要看(1)被告人的动机,如是否是出于恶意 受到很大的刺激。 五、对李淑玲不判死刑立即执行反而影响社会和谐 当地法院包头市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淑玲死刑立即执行,内蒙古自治区高院二审发回重审。 ...
//bbs.110.com/thread-13079-1-1.html -
了解详情
或明知会引起他人死亡的行为,其结果却造成非他希望或知道的人死亡而构成杀人罪时,其罪名,与他致死他所希望或知道的人死亡时一样。 [21] 该死刑 都可以感化和改造,前者是找寻可判死刑的依据,略带判处死刑的倾向在里面。但事实上印度死刑宣判数经过2002年不降反升,这是否和2002年颁布的《防范恐怖主义法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2.html -
了解详情
,这样一种改革方案亦集中体现了三大传统的博弈。问题在于,这一改革方案是否摆脱了实用主义的束缚?能否实现三大传统的融会?对于这样一种从地方司法改革以及 的在于江西省专门针对故意杀人罪出台相应的证据规定。再次,周期较长。从时间跨度上来讲,上述规定既有2003年出台的规定,又有最高司法实务部门关于死刑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