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不可或缺的合理秩序。”并认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判断应该以“个案就权利人的行为客观的加以判断”。[22]社会利益是社会永久生长与人们长期发展的一种保证。 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版,第190—191页。 [7] 具体参见:许中缘《论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问题研究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73.html -
了解详情
确切含义存在争论,至今没有停息。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求助于考察民事法律行为的历史才能弄清楚。 法律行为的概念据说来源于德国注释法学派,许多学者 出版社,2002年4月,第181页。 [18]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90页。 [19]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14.html -
了解详情
—潘得克吞学说教程》一书中,赋予rechtgeschaeft一语以设权的意思表示行为的含义,非常简要地揭示了按照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设定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现状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二)先入为主地将民事法律行为定性为合法行为的不当 法律行为应该为合法行为的观念,源于前苏联民法理论。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77.html -
了解详情
缺陷,以及相悖于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等,我们在《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的质疑》一文中,已经作过概略的分析。据此,我们主张, ,在中国古代有没有充分体现私法精神的民法尚是一个仍在争论的问题,更何况中国古代有无“法律行为”的观念及术语焉能没有争议?至于第四方面的理论主张,即将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40.html -
了解详情
履行协议的目的是约定义务方向权利方履行义务这一民事法律行为。 (2)履行协议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协议(合同)须由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履行,符合“和为贵”的民族心理,有利于化解矛盾;2、有利于缓解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法的警示作用和惩戒作用将使履行协议的履行有了保障,减少了懈怠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01.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对待。 24.中央政府国外贷款偿还任务未落实前,有关企业申请破产的受理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3月6日下发的[1997]2号《关于当前人民法院审理企业 依据。 33.企业的经营范围与合同效力的关系问题根据传统的民法理论和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之一就是行为人应具有相应的 ...
//www.110.com/fagui/law_138949.html -
了解详情
最为准确的结果,就必须要对民事法律的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的融合进行理解,主要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理念,不断往返于法学、数学、行为学、计量学等学科的 民事法律的科学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从研究转型的角度上来说,对民事法律科学问题的论证,特别是对其内部自然科学属性的揭示,为法学研究的实证化转型和社会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8.html -
了解详情
利(G.Santoro- Passarelli)认为,意志并不是独立或高高在上的,意志之所以适合产生法律效力,是由于另一个在实在法中的意志授权如此。[45]再如圣罗马 规范,是一种个别规范。 最后还有必要提及的问题是:关于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合法性特征的问题,曾引起众多异议。朱庆育通过考察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095.html -
了解详情
[3], 220. [13] 同注[4], 178. [14] 同注[5],366. [15] 同注[6], 165-167. [16] 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97. [17]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 黄晖译。 商务印书馆, 1999. 135. [1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98.html -
了解详情
之成立,首先也要满足上述三项要素,因为这是任何法律行为成立所必须的。在此问题上可以理解为特殊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为当事人、标的、意思表示三项要素加上由 行为的生效要件,也就是我国《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另外,从构成上看,一项合法有效的法律行为必然要经历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指导下的成立过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