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就是说,在合同诈骗罪所侵犯的复杂客体中,市场经济秩序才是主要客体。现行刑法实施以前,对于利用合同 ,也可以产生于履行合同过程中。 (二)民事诈欺行为的构成特征 民事诈欺依诈欺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标准,分为法律行为制度中的诈欺和侵权法上的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0.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了特别重大损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2009年12月18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⑹在该案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就吴英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吴英的辩护律师针对公诉方指控的11笔诈骗事项指出,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心理或者随机应变的态度,于事中或者事后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对此种情况如果一定要求有直接故意才构成诈骗罪,不利于对金融诈骗的打击。有论者进一步举例说,在贷款 认识内容,因此不能用行为人对狭义危害结果的主观意志态度这一标准来衡量是否存在此种犯罪目的。因此,说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仅指不存在作为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2.html -
了解详情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下简称为单位责任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可以直接追究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第一,单位实施的行为中,由单位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违背 可能追究其所属单位的刑事责任,而不是单位所属人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该单位是否构成犯罪为前提。 其三,单位责任人员的主观动机或目的如何并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8.html -
了解详情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下简称为单位责任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可以直接追究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第一,单位实施的行为中,由单位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违背 可能追究其所属单位的刑事责任,而不是单位所属人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该单位是否构成犯罪为前提。 其三,单位责任人员的主观动机或目的如何并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3.html -
了解详情
从审判的需要来讲,运用该判断标准来判断一个非法集资行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无疑是最高效和最安全的,从直接故意犯罪的 因其意志以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注: 1 参见王占洲、林苇:《重构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法律内涵》,《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25.html -
了解详情
,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实施诈骗的犯罪主体,是否仅限于合法持卡人? 有观点认为,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主体既可以是持卡人,也可以 (3)骗领后,为实施诈骗进行支取现金、消费的,无论是否透支,在现有法律规定下构成诈骗罪。因为,其行为不是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7.html -
了解详情
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曾劲青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有二种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保险诈骗犯罪是结果犯,行为人 犯罪没有新的司法解释之前,1996年上述司法解释仍可参照执行。另一方面,保险诈骗罪作为一种直接故意犯罪,其中必然存在未完成形态。由此可见,保险诈骗未遂数额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2.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持信用卡消费或者提取现金,都谈不上是透支行为,而是直接的诈骗活动。恶意透支主体是否包括“骗领信用卡人”?有人认为,要对“骗领信用卡人”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假如 ;(3)骗领后,为实施诈骗进行支取现金、消费的,无论是否透支,在现有法律规定下构成诈骗罪。因为,其行为不是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50.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条所规定的行为类型外,还必须看 2001.812页⑦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686页⑧肖中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与处罚。载《刑事司法指南》。法律出版社。2000.第三期。1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