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较小的反映,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第二种意见认为,杨某出具4000元欠条行为,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还款意图,而是其欲掩盖诈骗罪行的手段,不予作为量刑情节 但可以确定其承认向张某索取了4000元的事实,有归还该款的想法,应认定为犯罪后杨某坦白悔罪,有积极退赃的意思表示,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酌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35.html -
了解详情
遗忘物的理解,刑法理论界的争议比较大。我国《刑法》规定遗忘物是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之一,但究竟什么是遗忘物?是否等同于遗失物?对此我国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有 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的行为才构成侵占罪。笔者认为,双重控制说在原则上应该得到肯定,但是应该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认定标准,只有特定场所的有关人员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78.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财物的故意,客观方面实现了占有公共财物的结果,就属于贪污罪既遂,否则,应认定为贪污罪未遂。司法实践中,在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上,主要有三种 他并没有彻底实现对该笔公款的占有,从客观上看,并没有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其行为仍然属于贪污罪未遂。 因此,在处理贪污小金库公款案件时,不能以失控说和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76.html -
了解详情
但实际上在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意见却涉及到了在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 谋取利益的理解,分歧较大。 观点一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贿赂犯罪过程中,受贿人实施收受他人财物行为过程中主观上产生的一种答谢、报偿心理,应属受贿罪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14.html -
了解详情
但实际上在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意见却涉及到了在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 谋取利益的理解,分歧较大。 观点一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贿赂犯罪过程中,受贿人实施收受他人财物行为过程中主观上产生的一种答谢、报偿心理,应属受贿罪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2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定性?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李某与高某的行为属共谋自杀,两人在相约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 ,在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不具备故意杀人罪的特征,因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如果其中有的自杀身死,有的自杀未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48.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部分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是不能认定为抢劫罪的。但是,并不是如黄仪善、江和平所理解的那样只要是输 的。但他们多抢了25000元,这就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符合了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法院之所以如此裁判,针对的是抢劫25000元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50.html -
了解详情
后见客车已经走了,于是就报了案。破案后,巨款已如数退回原主。 二、意见分歧 关于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存在有三种不同意见: 1、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本案中 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应定为侵占行为。”分析本案,李认为此物无人照看,认定是他人的遗忘物,遂下车后就拿走了该物品,李某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126.html -
了解详情
后见客车已经走了,于是就报了案。破案后,巨款已如数退回原主。 二、意见分歧 关于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存在有三种不同意见: 1、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本案中 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应定为侵占行为。”分析本案,李认为此物无人照看,认定是他人的遗忘物,遂下车后就拿走了该物品,李某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268.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一般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较轻的犯罪时,由于连带的行为又触犯了另一较重的犯罪,应由法律规定以较重之罪论处的情形。其显著 王某基于盗窃的犯意和分工,始终处于转化犯发生区域之外,对其他同案犯罪人犯意的改变和行为的转化当时不知情。故而产生不同的意见。 笔者认为,要认清转化犯的非单独犯罪中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