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则几乎肯定视其为真。他将民事诉讼的或然性权衡证明标准所要求的可能性大于不可能性解释成对原告(或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之主张事实审理者形成的确信度 2003年版,第28-29页。 [2]参见汤维建:《程序模式与证据制度的关系论纲》,载《证据学论坛(第五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8.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只要提出证明被告有污染行为的初步证据,而污染事实存在与否以及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等则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00。 {3}曾文革,王海志.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EB/OL).http://www.1488.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实权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证据失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7.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而民事诉讼只要求证据优势",即是说以证明力较大取胜。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官、检察官以及案件当事人既要注重角色 附带民事诉讼。这种规定明显太概括、太原则,诸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法律适用、举证责任、取证权利、庭审任务、能否适用调解、能否上诉或反诉、执行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34.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只要提出证明被告有污染行为的初步证据,而污染事实存在与否以及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等则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00. {3}曾文革,王海志.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EB/OL).http://www.1488.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26.html -
了解详情
看法:第一,立法重心必须做一个调整。民事诉讼的立法重心应该实现由偏重于程序性规则转向偏重于实体性规则,由偏重于证明力规则转向于偏重于证据能力规则。 豁免权规则以及律师、当事人、法官调查取证规则,等等。在举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庭前证据交换规则、举证时限规则、举证程序规则、特别是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21.html -
了解详情
看法: 第一,立法重心必须做一个调整。民事诉讼的立法重心应该实现由偏重于程序性规则转向偏重于实体性规则,由偏重于证明力规则转向于偏重于证据能力规则。 规 则以及律师、当事人、法官调查取证规则,等等。在举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庭前证据交换规则、举证时限规则、举证程序规则、特别是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986.html -
了解详情
结论,认为该嫌疑人确有可能实施了指控的犯罪行为;有些州的法律则规定检察官提起公诉时适用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即优势证据(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标准 在实体正义、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率之间,必然考虑平衡,兼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能将提起公诉的标准定的过低或过高,证明标准如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820.html -
了解详情
一人所为之自认,显然属于不利于共同诉讼人之行为时,亦不产生自认的效力。同理,群体诉讼或集团诉讼中,诉论代表人所为之自认,也不能产生自认 在自认上有所附加或限制。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大量限制的自认,但对于限制的自认是否构成诉讼上的自认,可否免除对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问题,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42.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上诉、申诉,直至穷尽一切手段,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维护国有资产的责任,至于由此产生的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益如何,他们往往并不关心。 其三,某些公益 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民事诉讼中调解解决纠纷被称为和对。明代的调解则被规定为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并且在官府受理后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