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目前来看,在德日刑法理论上,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通说是因果共犯论。因果共犯论(引起说)以因果关系为中心来把握共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一)[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141. {2}Roxin. Strafrecht AT.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52.html -
了解详情
。 从目前来看,在德日刑法理论上,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通说是因果共犯论。因果共犯论(引起说)以因果关系为中心来把握共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一)[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141. {2}Roxin. Strafrecht AT.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0.html -
了解详情
从不能犯的危险性出发探寻其可罚性根据,指出: 意思活动的危险性,亦即其导致结果发生的客观特征,对刑法上的未遂概念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认为不危险的(绝对 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意欲实施的行为与其实际实施的行为是一致的,但因使用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建立在反科学、超自然的基础上,故该种手段行为在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正确的理解;{6}有学者则认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或者构成事实上的不正确认识。{7}在本文中,笔者将不在 弗兰克也赞成此说。在日本,牧野英一持此说,我认为,作为理论上的见解,作为的因果关系问题与关于违法性的问题,应当区别开来进行考虑,而不作为中的义务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5.html -
了解详情
会使义务人处于类似刑法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Garantenposmon),而于得作为而未作为时构成行为,[33]从而不会发生在违法类型对权利侵害有因果关系,而依 项请求,被害人仍可能须就构成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有无过失负举证责任,与依狭义侵权类型请求,实质上并无不同。因此举证责任同样不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88.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力,乙不构成犯罪,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这一点上,否定说混淆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两种不同性质的因果关系,不自觉地以作为犯积极的因果关系 作为犯(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定罪,无需考虑事后不作为的问题。 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先行行为之所以在刑法上没有引起救助法益的义务,并非因为在事实上行为人不需要救助,而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7.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力,乙不构成犯罪,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这一点上,否定说混淆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两种不同性质的因果关系,不自觉地以作为犯积极的因果关系 作为犯(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定罪,无需考虑事后不作为的问题。 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先行行为之所以在刑法上没有引起救助法益的义务,并非因为在事实上行为人不需要救助,而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危害交通时,他就超越了这种允许性风险,因此,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就应当作为过失或故意的刑法上的不法而归责于他。这是我以现代形式创立的客观归责 类案件中:故意犯罪首先陷于未遂之中,但是另有一种无法预见的因果关系的后果也会引起这种结果。如一个杀人未遂的被害人不是死于枪击本身,而是死于医院的火灾,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5.html -
了解详情
就会发生死亡危险,有能力施救而不予施救的情形。这种不予施救的情形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不作为,正是一个亟需探讨的课题。而在国外,特别是在大陆法系 行为所引起。在这种情形下,行为人的不作为(不救助),致使危险的因果关系得以继续发展,从外因上促成了危害结果,即被害人死亡事实的形成。因此,被害人死亡从内因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0.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讨论,在外国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个体系不是把刑法性不法置于因果关系之上,而是置于人的行为的目的性之上。目的性这个概念,是从拉丁文finis(等于 巨大的工作范围。 六、罪责扩展到责任及其从刑罚目的理论的派生 在确定了行为人符合不法地行为之后,他在刑法上的责任,也就是他是否必须受到刑事惩罚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