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中寻找到的实质违法判断标准。不可否认的是,形式违法论向实质违法论的发展是犯罪论体系违法论的重要进步,也是刑法理论的重要使命。我们也不能无视基于实质违法 。但不纯正不作为犯毕竟不同于作为犯,其面临来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质疑。而基于实质违法性的考虑,其对罪刑法定的理解就会与处在形式违法性立场的理解大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85.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仅仅规定限制国家刑罚权滥用意义上的消极罪刑法定原则的片面性, 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新发展。参见何秉松: 《刑法教科书》,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介入刑事违法判断也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因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在于通过犯罪成立条件的法定化来保障公民权利免受刑罚权的不当侵害, 其核心在于保障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与其他法律不同,要求严格实行罪刑法定,而道德评价的运用就逾越了刑法的界限,违反了这一刑法原则的要求,因此,在刑事司法中应理性地排除道德评价。 客观社会存在 埃希利认为:无论是现在或者是在其他任何时候,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13 ]马克思也说:立法者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32.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一项道德规则。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之死为我们确证了这种道德原则对于法定犯的正当化的意义。在公元前399年因获罪而被判死刑之后,苏格拉底拒绝了 和憎恨的情感制度化。〔20〕这说明,犯罪概念、刑罚概念乃至刑法概念,都包含着人类理性对道德性的报复欲的控制,正是这一点使刑法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一种理性的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26.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一项道德规则。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之死为我们确证了这种道德原则对于法定犯的正当化的意义。在公元前399年因获罪而被判死刑之后,苏格拉底拒绝了 和憎恨的情感制度化。〔20〕这说明,犯罪概念、刑罚概念乃至刑法概念,都包含着人类理性对道德性的报复欲的控制,正是这一点使刑法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一种理性的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86.html -
了解详情
顺应当代国际社会这一发展潮流,目前大多数国家在规定本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时,一般都作了以下限制:1)双重犯罪原则的限制。所谓双重犯罪原则,是指只有在本国 一般情况下,本国公民在外国领域实施的犯罪,按意大利刑法法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意大利刑法。各国采取这一做法的主要理由,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60.html -
了解详情
是何种罪,是重罪还是轻罪,也不论依犯罪地的法律是否属于犯罪,都毫无例外地应当受韩国刑法管辖。 从世界刑法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属人管辖权方面,只有少数国家 刑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我国刑法在内的各国刑法都己经规定了罪行法定原则,目的在于保护被告人的人权。因为我国刑法的无限制属人管辖权的设置,最终导致对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8.html -
了解详情
做好犯罪认定问题上由犯罪学向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上的转化。犯罪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研究体系,与刑学法存在着 刑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3]李晓明。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与刑法观念的变革[J]。刑事法学,2001,[10]。 [14]侯国云。市场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2.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这些要件是评价某一具体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规格和标准,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刑法典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将这些要件予以公示,便于人们理性的 具体规定,因为以法规固定这些概念,会阻碍今后犯罪论的发展,对这些概念下定义不是立法者的义务,而是学说的任务。[29]立法者当时也不可能将其范围限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62.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一项道德规则。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之死为我们确证了这种道德原则对于法定犯的正当化的意义。在公元前399年因获罪而被判死刑之后,苏格拉底拒绝了 和憎恨的情感制度化。〔20〕这说明,犯罪概念、刑罚概念乃至刑法概念,都包含着人类理性对道德性的报复欲的控制,正是这一点使刑法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一种理性的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