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基础。 关于中国历史上继受外国法,台湾著名民法学者王泽鉴先生说,充分显示一个古老民族如何在外来压力下,毅然决定抛弃固有 的匈牙利民法典。此后立法机关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社会生活处在变动之中,一时难以制定一部完善的民法典,决定解散民法起草小组,暂停民法典起草工作,改采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65.html -
了解详情
时期之特定政治语境下的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内含的复杂性。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就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性质而言,它无疑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审判机关等语词,司法权一词即使在人民法院组织法中也没有出现。 文化大革命末期所颁行的1975 年《宪法》之第25 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16.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各种社会冲突却在不断扩大和升级(对外民主对内专制)。可以说,今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认为,如何发展人大这个中国政治的根本制度 因为自身局部利益而轻视弱小国家的文化,常常搞强势文化殖民和推行文化霸权政策。总之,在一个人治社会,于表面上还是于实质上来看,公民的言论自由都是得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35.html -
了解详情
本于礼”、“家族本位”为基本特征的法律文化受到了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制原则的巨大冲击,形成中西法律文化汇合的新特征。(一)清末法制改革的动力与压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商法为独立法典(而不是与民法合典),更是模仿日本及当时欧陆民商分离体制[39].该草案在提交资政院核议时,人多讥其为直接抄袭日、德等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0.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企业治理或公司治理的加强;二是与政府体制改革相联系的治道变革或行政改革;三是与民间组织相联系的社区建设, 衡量善治的重要指标。公正一般指不同种族、性别、阶层、文化程度、宗教和政治信仰的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权利上的平等;还包括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代内公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也要合法。在政府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时,既要大胆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果敢地进行制度创新,也要注意避免无谓的名词创新,预防和减少不应有的概念混乱 个国际人权公约,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且正在研究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谈到健全民主制度时,在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61.html -
了解详情
进展到今天,尽管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更加接近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然而,这种富有特色的做法中隐藏的种种的问题也已日渐凸现。首先,15大提出的 文书的能力等等。这方面的技能决定着法律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与效率,也就是所谓“执法水平”的问题。这些技能不同于文化素养,并非能够通过书本和一朝一夕即可掌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97.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的抑制,政治 权力与道德权力相结合所可能导致的公民自由空间的失却,以及社会 应有的分工在这种动员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损害。此外,由于缺乏不同 利益之间的程序性交涉 ”,《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85页。 8 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三联书店1990 年,第162页。 9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权威的重要因素。因为,“是法院而不是法条使我们的公民强烈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法律。如果公民对法院的工作心服口服,他们就会对法律推崇备至,而不管政府 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70页。 [⑦] 王怀安:《关于法院体制改革的初探》,载《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信春鹰、李林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管理权力。它的管理对象是社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法律知识教育和带动全党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而且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③。所以,只有各级领导干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