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未受过劳动教养或者两次以上治安处罚”,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刑法的威慑力。行为人因违法行为受过刑罚处罚、劳动教养或治安处罚后,理应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真心 组织予以配合。这种考察和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1、监督考察的组织、人员落实情况较差。虽然《刑法》规定由公安机关负责对缓刑犯进行考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法律特点,指出了在法治国家中,刑法无明文禁止不为罪的刑事审判的法治原则。宪法不直接设定个人的法定义务,也不确定违反法定义务国家给予的法律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侵犯个人宪法基本权利的行为,切实通过司法程序给予法律救济,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能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以体现,也对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3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语境当中。习惯是一定时期内得到普遍遵守的行为方式。社会上广泛存在各种习惯,如婚丧嫁娶中的习惯、商业交易中的习惯和各种行业中习惯等。[6]由于笔者在此讨论的 等8部法律当中。此外,在社会法法律部门中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刑法法律部门中的《刑法》当中都分别存在1条关于习惯的有效条文。而行政法规中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50.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在词语运用和复句、句群表达上要严格按照思维的逻辑法则组织语言材料。[8](P50) 虽然判决书的写作应当以消极修辞为主,但是,也并不完全排除积极 2)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不同理论模式之间的争议问题。各种司法行为的模式之间有着一些不同观点,例如,法律和政策在司法裁判中的比重,法官应当如何选择策略等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21.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后现代法学、解释学法学、法律社会学等流派中。主要观点包括集中在反对法律思维中的法律决断论,认为根据法律的思考,存着机械性或者说僵化,与社会关系 的合法性对于法律而言又非常重要;人们对教会和体育规则不满可以随时退出这些组织,但人们却不能因为对法律系统不满而自由地离开某个国家。[21]法治论者不得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61.html -
了解详情
到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不确定刑法规范,亦需区别对待。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事实问题是指通过感官或者通过行为或者事件中的推论而确定的, 。 [14]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743页、第325页。 [15] 参见林来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8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政策在监狱刑罚执行中的实现略作论述。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监狱刑罚执行 政策,从基本意义上讲,是指政治国家或社会公共组织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 管理的区分度:对刑罚目的实现有不同影响的改造行为分别实行宽松有别的管理。 从宽严并用的角度出发,本人认为监狱刑罚执行中的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86.html -
了解详情
矫正,执行刑罚,强制社区服刑人员履行刑事义务是社区矫正的当然内容。如对剥夺政治权利类人员,应当剥夺其刑法规定的几项政治权利。对缓刑、假释、管制类的社区 制度等规定。在社区矫正个案中,负责对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组织或工作人员,还应当根据个案特殊情况为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一些具体的行为规则。[3]这部分规定多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2.html -
了解详情
的廉洁性,损害国家公职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上述三种直接客体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是我国刑法保护的重点,也是挪用公款罪的主要 是国家工作人员,除此以外,其他任何自然人,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都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单独构成挪用公款罪。 所谓国家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2.html -
了解详情
才是河之源头,是后续一切行政法适用行为的基石。实体法中的效率就是实现权利的最优分配,制度的最优设计,法律简史中有两句话,那就是法律的平等保护意味着 适应社会的发展束权有余,赋权不足,不利于调动社会、市场、组织、公民等的积极性参与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中。因此,对于环境保护这类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