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实践中带来了种种弊端,显然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这可以说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一大缺陷。本文拟就此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我国刑事 例如,刑诉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第九十六条规定对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67.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陪审员之间以及陪审员与职业法官之间拥有平等的评议权和表决权;通过建立固定的合议庭制度,使得合议庭组成人员享有平等的裁判权,等等。 4.上下级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变成一种申请者,而不是决定者。另一方面,对于刑事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搜查、扣押、窃听等一系列涉及在刑事侦查领域剥夺、限制个人基本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html -
了解详情
强,早早脱离家庭、学校、所在社区的监管,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盲区。若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又缺乏配套保障,尤其对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 ,努力探索预防、矫正、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路。(一)专门办理制度以及细化逮捕标准和条件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但这些条件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514.html -
了解详情
时隔12年之久,这在我国刑事诉讼史上极其罕见。从证据材料上可以看出,侦查机关自1999年9月29日对被告人实行取保候审至2000年9月28日 刑事审判阶段解决一些疑难案件,有着探讨和讨论的价值。 5、切实推行社区矫正制度 社会矫正不仅有利于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681.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刑罚来限制逮捕,在实践中意义不大,因为我国刑法分则中的几乎所有罪名都挂有有期徒刑条款。至于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害性而 目的的平衡,亟须在立法层面重新构建逮捕证明标准以及保障证明标准正确实施的逮捕制度。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必须正式确立和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03.html -
了解详情
教育改造罪犯的刑罚目的的实现。 正是基于此,世界各国的刑罚典基本上都有从宽的制度。 根据《刑罚》第67条的规定,自首分为一般和特别自首两种。 二、 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所谓强制措施,是指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所谓正在服刑的罪犯,是指已经人民法院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3.html -
了解详情
缓刑、假释及暂于监外执行等监禁刑的非监禁执行方式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庭审前的非监禁措施,我国现行刑罚规定的非监禁刑仅包括管制、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范围与力度,尤其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和初犯者。 3、法院应当适时做好对非监禁人的回访制度,积极将他们遵守法律的情况记录在卷。对于遵纪守法和对社会有贡献的被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85.html -
了解详情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于具有和解可能性、有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可能性的被告人、对监护人或监护组织能够有救履行监护责任未成年被告人 人身手段实施不力、公安机关不能完全胜任强制措施执行工作的情况。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保释制度来增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控制能力。例如,通过每天的定时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19.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对人格障碍进行矫正两方面进行犯罪预防。作者为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取保候审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被告人的刑事和解、取保候审、逮捕、暂缓起诉、不起诉、量刑、社区矫正等程序中的运用,并且已经发表了系列论文,如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缓诉制度中的运用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8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侦查,而且还可以使用强制性措施,如搜查、扣押、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而辩护方只能自行收集证据,而且手段有限,不能使用 促使法官重视律师的意见,有利于平等对抗的实现。[参考文献][1]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陈瑞华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