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运行机制。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 2.从管制型行政转向服务型行政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计划的制定者和计划执行的监督者,政府通过计划对企业的 : (一)建构诚信政府,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责任 建构诚信政府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法治精神结合的产物,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治理,改变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和风俗习惯,实现对乡村的全面治理,只能做一个长远的计划和蓝图,在这种状况下,成本最小的方法或者说最易实现的有效 的目的主要仍然是公共事务问题,善于利用并改革地方人大之选举制度,作为诱发农民合法结社之社会动员机制,提升中国农民的公民权力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6.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将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最终出路在于法治大环境的形成,在于司法体制乃至国家政治制度整体的改革,在于个人 论文(2002年11月,名古屋)。 [22]课予义务诉讼是公民请求法院命令行政主体做出特定行政行为的诉讼,主要包括不作为诉讼和拒绝作为诉讼两种情形。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03.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 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要依法严惩,以震慑职务犯罪分子。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2.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构成了对检察机构刑事追诉权的外在限制,但并没有否定这种刑事追诉权的行政权性质。 中国目前实行的“人大领导下的一府两院”体制,决定了检察机关是一种 的参与,使得司法权对警察权、检察权的控制机制难以存在。无论是遭受不当羁押的嫌疑人,还是受到不公正搜查、扣押的公民,都无权直接向中立司法机构提出诉讼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html -
了解详情
道之动”这一句话就把道与自然法之间的本质差异表述得淋漓尽致。以上述文化和制度的特殊性为背景,宪政是否在中国行得通的问题当然会不断困扰法律人。此其二也 日完成。载《开放时代》2003年第5期)注释:[1]李锐“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炎黄春秋》2003年第1期、访谈汇编“宪政之路:从尊重宪法开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html -
了解详情
(0,1)第(2)种方案是提出建议的三位公民、职业法律家以及广大群众所热切期待的。但在现行体制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出于种种考虑(包括对制度成本的计算 者道之动”这一句话就把道与自然法之间的本质差异表述得淋漓尽致。以上述文化和制度的特殊性为背景,宪政是否在中国行得通的问题当然会不断困扰法律人。此其二也。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宪法意识,而且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宪法时代的到来,这样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思考宪法确立的国家权力结构,尤其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最高人民法院之间在宪法解释 。参考文献:[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2001年6月28日)中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1.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就不可能享有作为公民的权利「23」。 但中央地方分权确实有必要制度化。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和情况: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中国过去 ,它更重视考察诸如毛泽东、邓小平等政治领袖的广义的政治判断和决策,重视执政党的党内斗争、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认为这些判断、决策、历史事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67.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运作秩序如果缺乏合理性,它们就会严重干扰经济秩序、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政治领域中若权力混乱、权力失控、权力腐败,就会严重阻碍社会其它一切方面的发展 ,而是因为宪法性法律太原则或根本没有宪法性法律,这是我国宪法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⒁。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考虑从健全和完善宪法性法律开始,政治体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