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准则,结果的正义性、合目的性充其量可以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起作用。 在借助法律解释方法解决了判断的大前提的确定性问题之后(1813年巴伐利亚刑法的起草人大费尔巴 象自由法学那样被贬低。惟有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才可以单独言说所谓法学方法、法律方法和法学,我们才有得以安身立命的家园。 【作者简介】 郑永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45.html -
了解详情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对法律的立法解释或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对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 宪法解释权。这有利于司法机关在具体案件中及时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仅依靠普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有关裁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43.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法第103条第2款禁止刑法上的类推,其两大原因众所周知,即:法律无明文规定不为罪(nulla poena sine lege)和有疑问时有利于被告(in dubio 法官判决背离规范目的时,就需要强制作出可接收的合宪的法律方法论的解释。法律解释与法官造法是需要区分的。区分的目的就是为了坚持立法优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76.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表示,二者均在正确理解其解释对象。意思表示的解释应与法律解释同受重视,亦属法律人应予掌握的能力技巧及艺术。合同解释普遍存在于司法实践之中。解释 责任,由行政机关处理。但购房合同与补充协议确定的价款是双方确定房屋买卖民事法律关系的真实意思表示,依补充协议已支付的购房款,现要求返还有悖诚实信用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47.html -
了解详情
星先生在《裁判的方法》一书中结合实例,潜心研究的四个类型十种法律解释方法,无疑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离不开实践的验证, 卷)[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360. [4][德]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等,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1. [5]许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088.html -
了解详情
本解释的规定。 如果新、旧司法解释对同一法律作出不同解释,并不意味着旧的法律解释必然是错误的。从法律解释方法论的角度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法律 :从无过错责任原则形成历史来看,该原则首创于1838年普鲁士《铁路企业法》,该法律确认铁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损害,铁路公司不得以无过错为由免除赔偿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44.html -
了解详情
受欢迎的病态事理而被克服?[8]一般而言,近现代多数法学流派包括实用主义法学都认为法解释是带有价值判断的。 至于价值判断的混入是否会导致主观性,学者们存在较多分歧 并通过自由决定的方法科学的自由寻找使审判结果与正义相互和谐。对于不同法律领域中的法律解释问题,卡多佐认为:首先,在宪法中,自由决定的方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156.html -
了解详情
使貌似一脸严肃、只有一个答案的法律成为活的法律,这就是行动中的法律。逻辑标准是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常规的法律解释或者公认的法理,按照先后相继的 》,苏力译,商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5页。 [26]孔祥俊:《法律方法论》(第三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71129页。 [27]同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1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主要指自治州和自治县人大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层次); 没有得到确认。按照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第19次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就审判工作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261.html -
了解详情
们对一个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措辞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法律或条约得以通过,有时是因为冲突双方使用了一些具有涵盖力的语言掩盖了分歧, 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893页。 [3]《法律解释》,载《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9页、56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