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对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当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处理,即应通过追缴赃款赃物 退赔等从中排除出去,或者将其解释为刑事附带民事裁判中的民事部分。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一项将法院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78.html -
了解详情
这类案件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三、关于拒不退还的认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如果在诉讼过程中自诉人与被告人经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人将占有的财物返还给了自诉人,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42.html -
了解详情
1995年10月30日公布施行的《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等。上述单行刑事法规对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具有以下特征:〔一 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法人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犯罪行为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刑法中没有关于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为了及时惩治法人犯罪,只能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1.html -
了解详情
2、结合《民诉法》第一百零二条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称《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 日针对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决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的请示》所做的答复。 该答复主要内容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23.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第三种说法是可取的。 二、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刑法第224条规定,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非法 199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使用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9.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如窃取、欺诈若不考虑行为人非法占有的意思这类主观要素,就有可能将错拿他人雨伞的行为也认定为盗窃罪,反而有违罪刑法定主义;(2)故意和过失 规定而作为民事违法处理,也不至于天下大乱,可是一旦国家废除杀人等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则社会运转必然失灵。(3)刑法中规定有目的犯,目的就是影响违法性判断的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321.html -
了解详情
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财物放于某处,因疏忽而忘记拿走。这是因为,1979年刑法中既无侵占罪的规定,也没有非法占有遗失物如何定性的倾向性意见。因而对于实践中发生的 我们认为,不能将遗忘物等同于遗失物,否则既与通行的刑法理论不符,也与刑法规定遗忘物的精神相悖。因而刑法理论中关于遗忘物界定的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70.html -
了解详情
常习犯、惯犯、职业犯均是集合犯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修订前的刑法曾有关于惯犯的规定,修订后的刑法关于常业、多次的表述与惯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惯犯 但如行为人在案发前用后一次诈骗所得归还了前次骗取的财产,就可以证明其对前次获取的财产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诈骗罪,对此,应以被害人的实际损失数额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63.html -
了解详情
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但是,在2001年12月29日的《刑法修正案》增设该款后,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 检察院研究室2002年9月25日《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6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如果构成,是盗窃罪还是侵占罪?是否应受处罚?本案的价值何在? 按照刑法中关于犯罪的定义的规定,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它是否满足三性,即社会 要求行为人退还或交出财物,而行为人拒不退还或交出,表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这才属于刑法上的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