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的反思 诚如通说观点所指出的,危害结果是否为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否为犯罪客观要件中的共同要件,争论的症结在于从何种意义上去把握危害 ]马克昌.刑法学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16]李洁.犯罪既遂形态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17]鲜铁可.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1.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范、法概念与生活行为事实之间关系的产物。判断生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要判断它在客观上是否违反刑法规范、刑法秩序。这就涉及到刑事违法性问题。 二 指导之下,对生活行为事实进行犯罪性的评价,必须遵循这种认识规律。因为它是在共同的价值标准之下,最符合人类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的认识规律。这种违法性理论值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1.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范、法概念与生活行为事实之间关系的产物。判断生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要判断它在客观上是否违反刑法规范、刑法秩序。这就涉及到刑事违法性问题。 二 指导之下,对生活行为事实进行犯罪性的评价,必须遵循这种认识规律。因为它是在共同的价值标准之下,最符合人类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的认识规律。这种违法性理论值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6.html -
了解详情
三阶层体系同样具有优越性。有论者举例说,按照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和相应的共同犯罪理论(或者是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采纳极端从属性的场合)来处理,教唆 来判断{24}53。 前田雅英教授也认为,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要的任务是检验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对于构成要件,如果从违法的角度看,是将值得处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8.html -
了解详情
三阶层体系同样具有优越性。有论者举例说,按照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和相应的共同犯罪理论(或者是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采纳极端从属性的场合)来处理,教唆 来判断{24}53。 前田雅英教授也认为,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要的任务是检验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对于构成要件,如果从违法的角度看,是将值得处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4.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认识错误与故意是表里关系,对认识错误的处理在于解决行为人对于发生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责任。所以,必须维持错误论是故意论的反面(Kehrseite)这一命题 原理处理共犯过剩现象不存在特别困难。但是,当共同犯罪涉及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时,只有承认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才能使共犯过剩现象得到妥当处理。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着手,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共同犯罪着手时点的确定,只能以实行犯开始实行所欲共同故意实施的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这一起点为标志{6}。另一种 把握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的不同特点及其与预备行为的区别,才有可能正确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对通说持批评态度的张明楷教授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通说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9.html -
了解详情
的某人过失地引起加重结果,就加重结果的产生而言,是否存在过失,与结果加重犯的整体成立共同犯罪无关,即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的成立仅限于对加重结果具有 过失,也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结论是从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定义的规定及对其构成要件的分析中得出的当然结论[27 ] 。 四、观点评析 (一) 理论前提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所致结果都应当承担责任,故将同时伤害的特例扩大适用于承继的共犯情形是否妥当,不无疑问。〔14〕 (二)否定说及其评析 否定说认为,后行为人应仅对其参与 和自己亲自实施实行行为没有什么两样的程度。并强调单纯的有意利用,不构成继承的共同犯罪。〔24〕(3)具有相互利用、补充关系者是例外。大谷实认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48.html -
了解详情
区分理论的刑式说的影响,如在刑法理论上,通常根据故意犯罪行为是否齐备了基本犯罪的构成要件,将故意犯罪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前者是指既遂犯,后者 刑事责任的根据。[ 26 ] 这一理论对我们把握共犯形态犯罪的犯罪构成极有启发意义:在共同犯罪的场合,只是犯罪主体由刑法分则设定的一人扩充为二人以上,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8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