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为具体危险犯,将调控点进行了有限度的前置化处理,其目的在于降低犯罪构成的条件,省去因果关系证明的条件,从而更有利于对该类犯罪定罪处罚。值得注意的是, 风险而制定的关于危险犯、持有犯、推定等制度,对传统刑法中罪刑均衡原则、罪过责任原则以及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原则等罪责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背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前面已在本罪客观特征时, 社会造成损害,最易表现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后果同样也能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是否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6.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或具体危险的事实。犯罪行为是通过对犯罪对象的影响来侵害犯罪客体的,该观点认为该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从而得出了以上结论。而我们认为 的统一。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而犯罪客体则是犯罪对象的本质。构成结果与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联系密切。首先,构成结果是犯罪行为侵犯犯罪客体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地满足于犯罪构成事实和法定情节的认定,可以更加客观地判断当下的犯罪行为到底是犯罪人惯常的行为趋势和倾向的正常表现,还是主要因外在因素 的社会贡献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虽然其并没有被法律明文规定,但它对量刑的调节包括对死刑适用的影响(尽管不如某些法定量刑情节明显),确实是有法律依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624.html -
了解详情
疑惑。比如,德国学者施求别尔就曾经说过,过去自己对犯罪构成的看法,显然是走极端了。根据我过去对犯罪构成看法的阐述,连我自己也不认为都是犯罪构成。[5] ,德国学者费尔巴哈同样作过反思,一定的违法结果,通常是属于犯罪构成的;行为违法性的某种主观(属于犯罪人的心理方面的)根据,即:(1)某种故意,或(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88.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从剖析相关法律对数额型共同职务犯罪共犯责任规定的历史沿革和存在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主体身份和犯罪数额对于共同职务犯罪的定罪和量刑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种缺憾。毕竟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所构成的是职务身份犯罪的共犯,其中使犯罪得以存在或者完成的关键在于职务行为,而无身份者因为没有该特定之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03.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从剖析相关法律对数额型共同职务犯罪共犯责任规定的历史沿革和存在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主体身份和犯罪数额对于共同职务犯罪的定罪和量刑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种缺憾。毕竟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所构成的是职务身份犯罪的共犯,其中使犯罪得以存在或者完成的关键在于职务行为,而无身份者因为没有该特定之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74.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两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预防政策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产生影响的具体措施、策略和方法。社会预防政策可以分为宏观预防政策与微观预防政策。在社会转型期 。其四,诸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没有予以犯罪化,某些社会危害性大的多发性犯罪的起刑线过高、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不严密、过失犯罪均为失害犯。如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8.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两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预防政策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产生影响的具体措施、策略和方法。社会预防政策可以分为宏观预防政策与微观预防政策。在社会转型期 。其四,诸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没有予以犯罪化,某些社会危害性大的多发性犯罪的起刑线过高、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不严密、过失犯罪均为失害犯。如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17.html -
了解详情
计算的四大支柱[6];(3)人为建构性的,是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指的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没有多少历史 方的公诉机关,公诉机关需要举证证明各项犯罪构成要件的存在、形成完整的因果链条。若对于基因危害行为如果还遵循公诉机关应负有证明责任,那么,正如人们所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