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统一呢?多数学者认为,行为人的认识程度限制了意志因素的性质,当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意志上不可能是放任。换言之,当 的价值无法统一,是无过当防卫权立法逻辑错误的根源所在。 综上所述,双重标准的分类错误实质是对规范构成要件立法及刑法解释过程中,强制地赋予研究对象以结果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630.html -
了解详情
)与有责性或可归责性(刑法上也称罪责性)都是同一的。[12]235[31]61[32]243-252因此,增加一个独立的可归责性要件在一般侵权责任的 过错),所以被告对该损害不负责任。 (3)行为过错与结果过错在内容上存在重叠或竞合。由上文可知,行为过错的判断常常须借助于行为人对行为所固有之危险的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350.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驾驶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判断,不仅要求认定存在着与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字面文义相符的行为事实,而且必须确认该行为事实确实触犯了刑法规范保护目的、具有法益 》,《法学》2011年第7期。 ⑽如张明楷教授认为:醉酒驾驶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但是对于醉酒状态的认识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722.html -
了解详情
等问题的研究。其中,定罪就是对某一具体案件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作出判断的过程。⑵这两种研究,虽然学者、实务工作者都有所涉猎,然而相比较而言,实务工作者 种情形,但行为人对(特别)严重与否的评价错误,不影响加重法定刑的适用;行为人对同一法条中的法定刑升格条件的事实认识错误(如误将抢险物资当作军用物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964.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对这种危险进行事后判断而不是事前判断。[5]所谓事后的判断,是指考虑事后所有事实状况的基础上判断行为当时的危险程度。这样,误将尸体 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244. [12]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6. [13][日]西原春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335.html -
了解详情
更窄。第五,对使用盗窃法益侵害程度的要求,是进行纯客观的判断,还是根据夺取占有时主观上有否排除意思进行判断,的确值得考虑。固然盗窃罪是状态犯,夺取 。在我国,虽然刑法条文没有类似的规定,但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对条文进行补正解释。 将毁弃罪与取得罪看成一种补充竞合关系,有利于处理共同犯罪及认识错误问题。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892.html -
了解详情
。这表明,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欲为犯罪既遂的判断设定新的标准 ?论者须知,此形式主义非彼形式主义⑴。 值得注意的是,构成要件齐备说另一辩护者徐光华博士认识到构成要件齐备说是一个宏观的判断标准。这其实是在承认了它不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45.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的客观分析和主观认知而得出的最贴近于实际情况的判断。这种由判断得出案件事实的结论同案件发生的客观事实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意义上的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 与认知活动以及审美活动共同构成了认识活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评价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人们的观念的反映活动。 哲学领域的评价论是法律评价的理论基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9.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在,在起源处真理是显现的,后来人们的认识遮蔽了真理,误解了真理,模糊和背离了真理;而谱系学认为,真理就是这样一种错误,它无法被反驳,因为在历史 ,而不是犯罪应该由哪些要件构成。而且,在法定证据制度下,违法、有责的判断取决于证据的法定效力,而不是法官的内心确认。最后,秘密审判必然通过戏剧化的行刑表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2.html -
了解详情
忠林教授对此质疑道:即使按照最严格的理解刑法规定的方式,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自己是在与他人(不论这里的他人是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一道轮奸妇女, 单一化的评价性规范责任论中植入了对被告人处罚必要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对被告人没有进行处罚的必要性,则根本不必要有责任的存在,既然没有责任,作为完整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