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比较和借鉴德日刑法学的立场,使得解释结论更为合理。 3.推倒重来型研究 现有的四大构成要件理论属于平面综合型犯罪论体系,根据这种理论,对于行为 正确地指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在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理想法律图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07.html -
了解详情
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是,研究重点较为突出,对基础研究较为重视,例如,对犯罪论的研究,在最近几年一直得到重视,至今余热未消;二是,学者的问题意识和 再桀骜不逊的罪犯,也得胜败皆服。 在明显不合理的苏联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之上讨论刑法问题,再聪明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也有限。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50.html -
了解详情
,中止犯是意图减少未遂犯(预备犯)之既存违法性与责任的行为,针对中止犯的效果,就是针对犯罪的效果的相反效果:刑法是通过刑罚这种不利益来抑制犯罪, 否定评价的事态。立足于二元的违法论的本文认为,未遂犯(预备犯)的处罚根据在于,基于实现犯罪之意思的行为所具有的发生构成要件结果的客观危险性。[21]这种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665.html -
了解详情
讲义(总论) [M ].东京:有斐阁, 1932: 16. [ 7 ] [日]内藤谦.刑法讲义总论(上) [M ] ,东京:有斐阁, 1986: 81. [ 8 ] [日]小野清一郎.构成要件充足的理论[C].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东京:有斐阁, 1953: 217. [ 9 ] [日]小野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6.html -
了解详情
,择一重罪处罚。 (2)牵连犯,指实施某个犯罪,作为该犯罪的过程行为、手段行为、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的情况。根据牵连关系可细分为:(1)过程行为与 、状态犯而言有其特点,在我国学说上作为分析构成要件类型(或特点)的概念有其存在的价值。 [18] 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5.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的责任要素。 主张期待可能性包含在故意、过失之中的学者认为,责任论中的故意、过失就是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它不同于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过失。作为构成要件要素 责任而教唆他人作伪证,通说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子,就可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释。 六、 借鉴思路 作为一种刑法学上的共同财富(大塚仁语),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6.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意义的责任要素。主张期待可能性包含在故意、过失之中的学者认为,责任论中的故意、过失就是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它不同于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过失。作为构成要件要素 责任而教唆他人作伪证,通说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子,就可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释。六、借鉴思路作为一种刑法学上的共同财富(大塚仁语),期待可能性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有无起决定作用,对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的轻重也起着重要作用。犯罪报应论、罪刑相适应理论即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基础。但如果仅强调社会危害性 ,但仍然是存在之事实。它们表征着人身危险性,但绝非人身危险性自身。因为,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描述,都是从行为特征而不是人身危险性方面去规定的。 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28.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的责任要素。 主张期待可能性包含在故意、过失之中的学者认为,责任论中的故意、过失就是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它不同于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过失。作为构成要件要素 责任而教唆他人作伪证,通说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子,就可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释。 六、借鉴思路 作为一种刑法学上的共同财富(大塚仁语),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56.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的责任要素。主张期待可能性包含在故意、过失之中的学者认为,责任论中的故意、过失就是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它不同于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过失。作为构成要件要素 责任而教唆他人作伪证,通说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子,就可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释。六、借鉴思路作为一种“刑法学上的共同财富”(大塚仁语),期待可能性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