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确立的刑法基本原则。从词义上理解,是指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要求,其基本内涵则被具体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规定不处罚 得到真正的体现与实现。 当然,对于罪行法定原则在我国立法上有着别样的表述,刑法第3条前半段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从这一规定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07.html -
了解详情
与刑罚的差异无外乎体现在非难的质与量上[3][4]。对于这些事实上或制度上部分具有刑罚性质的制裁,要求与其根本性质相适应,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并给予刑事程序法 国民很难想象到自己会处于受处罚者的地位,毋宁说,对多数国民而言,他们的观念是,实施犯罪者是与自己属于不同性质的敌人,其存在不值得法律保护[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4.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众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法网的疏漏和刑侦力度的不够,因此提高立法科学性和加强刑侦力度,减少犯罪者的侥幸心理,才是有效遏制犯罪的途径。 由此可见,死刑所 的死刑罪名多达70余项。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死刑适用对象相对过宽。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时未满18周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9.html -
了解详情
派一个律师给你。③米兰达警告的确立表明美国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讯问并收集证据时,不仅从实体上而且从程序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被讯问者供述自愿的权利。 犯罪以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在我国的刑法中,应当规定重大复杂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不享有沉默权。 明案都是涉及职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8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各个阶段,基于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根据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人身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决定对其进行的非刑罚化或者是暂缓刑罚权 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在我国刑法理论上被称作人民检察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3.html -
了解详情
修正案的模式可能会破坏刑法条文严谨的逻辑结构。从刑法条文的逻辑结构上看,我国刑法典的分则是以犯罪的同类客体为标准来对犯罪进行分类排列的,处于同一章节下 这个传统。 根据以往的惯例,刑法的具体条文总是首先由司法机关具体适用,对罪名的确立怎么精确到位又能通俗易懂,司法机关在适用过程中会有准确的判断。从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36.html -
了解详情
修正案的模式可能会破坏刑法条文严谨的逻辑结构。从刑法条文的逻辑结构上看,我国刑法典的分则是以犯罪的同类客体为标准来对犯罪进行分类排列的,处于同一章节下 这个传统。 根据以往的惯例,刑法的具体条文总是首先由司法机关具体适用,对罪名的确立怎么精确到位又能通俗易懂,司法机关在适用过程中会有准确的判断。从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32.html -
了解详情
均有此类将死刑设置为某一量刑单位中的唯一处断刑的规定。[13] 第五,在死刑适用对象上,我国有学者明确主张取消对新生儿的母亲、70岁以上老人执行死刑;学者们 更重的量刑单位。因而,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相对于法定刑而言,我国刑法中不发生死刑为唯一刑的问题;但在处断刑中,个别犯罪将死刑设置成了唯一的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59.html -
了解详情
教育改造。这是我国刑法在刑种、刑期上对缓刑制度的适用所做的明确规定。同时,我国刑法第74条[3]规定:对不累犯,不适用缓刑。这是对犯罪性质(种类)、 初犯或偶犯、情节又不十分严重,就可以选用缓刑。如果犯罪者以前就有前科劣迹,多次受到各种处理,恶习较深、屡教不改、尚有再犯可能,原则上就不宜适用缓刑。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5.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要看司法者的素质了。当前,我国大多数司法人员的素质尚不很高,保持刑法的统一还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什么是犯罪的概念作了明确 适用的统一。笔者认为,刑法使用的统一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多层次逐步实现的。具体说就是不仅要维护各级法院自身适用刑法的前后一致,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纵向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