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目的论(teleology),它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及根据;目的论可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目的论”,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 时都要考虑该制度设置的成本问题,以便尽可能地实现该制度的效益价值。因为某些理论上具有合理性的制度安排,由于在现实中的实施成本过高,反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4.html -
了解详情
于一体并立共存的。因为,合同有效是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那么,就存在于无权处分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合同效力而言,它是否因权利人的某些原因而变得有效或 本人的追认,是无权代理行为对其产生效力的前提;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的区别还表现在:无权处分是指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无权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1.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缓和了《法国民法典》中的抵押制度与现代经济间的紧张。具体表现在:1,不动产附着物(Immeublespardestination)在物理属性上属动产,但因不动产与之 抵押必然会造成很多条文的重复设立,同时各单行法间易生冲突。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在日本,实际生活中形成了一种非典型的担保:动产让渡担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6.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自由等问题均有很深刻的把握。其研究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现在,某些方面也是无所匹敌的。梁启超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立宪政治,他不仅深 直接相关的民主自由的追求的匮乏,或许正是中国宪政追求历经百年而未真正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工具主义宪法观不向价值主义宪法观转变,不着重加强民主、文明的建设,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3.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这种条件确实存在了,犯罪也不会因此而被消灭,它只是改变了形式,因为犯罪原因本身在使犯罪行为的源泉干涸的同时,马上又开辟了新的源泉。[8]( 说,社会要保持活力和生命力,就必须尽可能地尊重和保持每个人的个性,容忍和宽恕某些越轨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宽容犯罪。因此,当发生刑事纠纷时,尽可能采取蕴涵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5.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如对与犯罪无关的财物进行扣押)、缺乏扣押记录和扣押物品凭证等等。某些侦查机关插手经济纠纷,将合法财产违法扣押,然后再随意返还所谓的被害人。某些侦查 没收决定。其证明和证据采纳均适用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则。德国刑法规定,如果因为实际原因不能对行为人进行追诉的(例如找不到行为人),根据第76条第1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8.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类案件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误判:不正义并非来自人的过错,而是因为某些情况的偶然结合挫败了法律规范的目的。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志是: 干扰,取得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判决书上网对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是相反,现在司法不独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权力对司法的干预,判决书上网是法官抵制权力干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侦查和审讯的对象并不一定都是有罪的人,无罪者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成为犯罪嫌疑人。一方面是对不知真情的侦查对象采用了欺瞒手段(而且侦查对象 ,则相对方无义务履行承诺。但是,即便侦查圈套中止(无论出于何方决定),双方的某些承诺仍然必须信守,例如侦查机关必须消除因实施侦查圈套而带给隐蔽力量的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29.html -
了解详情
平息了一些声音,那么以前判决的那些案例呢?要知道,以前这种情况也有,只不过现在因为网络传播的关系,让更多的人知晓了事件的发生,并加入其中讨论。 是在无辨认控制能力下实施的,不可能要求罪过心理的连续性,只要是行为人在原因设定行为当时有意利用社会平均人认为自然而然的客观过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前后阶段评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4.html -
了解详情
将会对其它强制措施适用产生必然的影响。以拘留为例,实践中经常出现因为种种原因借用逮捕时间的现象。附定罪条件逮捕制度引领下的强制措施体系改革完善后 往往为人诟病;但是标准在灵活性上的优势,又可以弥补规则实现实质正义方面的某些先天不足,从而防止法治的形式主义沦落为罔顾情理的规则拜物教。 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