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实质在于规定举证责任不再由原告一方承担,而是由双方承担。然后比较双方的证明度,证明高的一方胜诉。这样,原被告双方就处于了平等地位,从而减轻了原告的责任, 50%即可。其缺陷在于,对原告来说,要么得到过度的赔偿,要么得不到赔偿。而且在双方的证据所揭示的可能性都小于50%时,则无法判断。 (二)事实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09.html -
了解详情
主权无涉,更不会引起政治纷争,也具备司法审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自然不能游离于司法权的管辖之外。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是宏观调控权(行为) 应纳入其中。四是确立激励制度。如,对原告实施奖励,尤其是对胜诉的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个人实施重奖,以资鼓励其检举揭发控告经济违法行为[28]。 第二,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3.html -
了解详情
等因素,从而阻断了法院裁决事实的可能性,于是必须设立行政机关来解决此问题。易言之,当行政机关管辖的事项有了常识可以判断的性质,无需专业知识,也不受 司法审查不能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即使胜诉可能也只是让痛苦更长久,花费更多的钱,而最终没有任何获得成功结果的现实可能。[viii]所以从私方当事人权利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克莱顿法》第4条的规定,原告一旦胜诉,可以要求所受损害三倍的赔偿金。虽然有不少学者主张我们应当采纳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但我国《反垄断法 建立,这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对违规者不良声誉的传播而导致其他成员企业再与违规者交易时更小心谨慎,从而减少了违规者进一步违规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由于名誉处罚导致违规者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2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职能的需要,司法不公正可能产生于诉讼的任何环节,法律监督应当保持一种随时可以进行的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立法上解决提诉权,使之与抗诉权相连接形成一个 诉权。前者为形式诉权,即当事人提起诉讼或应诉的权利;后者是实体诉权,表现为当事人胜诉的权利。形式诉权是实体诉权得以实现的手段,实体诉权则是形式诉权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11.html -
了解详情
指导纳入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能性。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作用方式,在日本已经获得充分的发展。一般认为,行政指导系指不管有无立法根据,行政机关对 的方法,在其主持下力求和解解决纠纷。可见,与一方胜诉另一方败诉的一般判决过程不同,这种方法有利于查明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并能修复这种复杂而具有连续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86.html -
了解详情
外的差别也日益加大,行规为会外者拒不遵行的可能性也会逐步加大。从《商会法》以及《工商同业公会规则》的施行情况来看,显然已受到这一制度缺陷的影响。 1932年到1934年,先后刊布有30多个同业公会的业规49。 从各业审定行规的具体内容看,定价、营业、雇佣等是核心内容,各业差别也较大,难以一致规定,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者则认为,民事诉讼并非是因为当事人玩弄技巧或泯灭良心的行为就能决定胜诉败诉的制度,将是认为不是,这样颠倒是非的裁判不仅违背公益,也有损司法威信,陈述真实为民事 会抢先与被调查人串通,或改变被调查对象的信息的可能性。 (3)查证期日的限定。查证一般应当在庭前准备的过程中完成。 (4)对查证范围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84.html -
了解详情
和双方当事人在权衡守法与不守法所产生的后果的可能性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各自根据成本和收益的算计,追求在既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最高效地实现预期目标 案件当事人之所以愿意接受协调,是因为行政管理关系是反复多次博弈关系,行政相对人一般不愿意与管理者交恶,否则即便是胜诉也很可能是赢了一阵子,输了一辈子;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51.html -
了解详情
,他们祈求的公正难以实现。即使听证不一定会导致有关当局得出相反的结论,但只要这种可能性存在,原有程序的正当性就被打上了疑问。 抗议者:即使像对方所说的那样可能 判决?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其中的含义?又有多少人会援引它来主张权利?总而言之,一个法院(尤其是地方法院)的判决能够发生多大的作用呢?我希望,对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