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不高,那么此证据可以使用,等等。(关于这一点,在后文详述。) (二)从社会学的视角 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规范 ,保证了法官的消极中立地位,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权利也没有什么损害,试想想,如果当事人自己都不主张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别人又有什么权利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26.html -
了解详情
只规定由法庭审查确定,而只能规定为必须查证属实。《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七种证据材料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应该也是基于民事诉讼的特殊性,但民事诉讼中应该不涉及侦查证据, 42条之第1款: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款规定的目的应该是解决什么是证据的问题,即人们可以通过这一款的规定而明白:证据是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944.html -
了解详情
要的任何政策均可以以民主的名义从最高法院获得。德沃金提出了一个与此相似的更为响亮(more brazenly)的观点:美国的民主理念是不管选择什么类型的政府均依赖 统计学意义上的区别这个术语,亦未提及或使用与此有关的概念,但是他却用此作为我不理解这个概念的证据。他未解释这个注脚如何能够提供这样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成为犯罪主体成立的两个法定要件,”[3]即使法人犯罪,“作为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是法人这个有机整体的犯罪,但是,法人是由自然人组成的 在法律后果上完全相同。法院判决后,如果侦查机关后来又取得了犯罪的证据,可以另行起诉”。[8]由此可见,对一个经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无罪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7.html -
了解详情
操于君主之手,“不能正本清源”,故法治实为专制;二是把法律作为尺寸,把人视为可以用尺寸来度量的“布匹土石”,否定人的自由意志,故法治主义实为“ “法治”、“德治”或“人治”之争。但是,这里的“德治”、“人治”、“法治”究竟指的是什么?如果从法理学角度观察并与现代法治理论相比较,我们或许会发现,通常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59.html -
了解详情
要的任何政策均可以以民主的名义从最高法院获得。德沃金提出了一个与此相似的更为响亮(more brazenly)的观点:美国的民主理念是不管选择什么类型的政府均 使用统计学意义上的区别这个术语,亦未提及或使用与此有关的概念,但是他却用此作为我不理解这个概念的证据。他未解释这个注脚如何能够提供这样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0.html -
了解详情
能形成国际习惯法。第二,当从国家实践中推断习惯法规则时,不仅要分析国家做了什么,而且要分析它们为什么那样做。这就引出了形成习惯法的心理学因素:法律确念, 反应。如果一些国家的行为激起其他国家主张该行为非法的抗议,这些抗议可以剥夺该行为作为习惯法证据的价值。”布朗利从国际法院的实践中总结出两种证明的“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11.html -
了解详情
哪些行为属于性骚扰,哪些行为属于性犯罪;应该明确它的内涵,性骚扰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益。法律概念关系公民的权益保护,关系到法制建设。难怪给“性骚扰”下定义那么难 司法保护的机会,以“不受欢迎”作为标准则不同,只要受害人有证据证明自己“不欢迎”这种行为,同意是被胁迫的,她同样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第三,“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6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成为犯罪主体成立的两个法定要件,”[3]即使法人犯罪,“作为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是法人这个有机整体的犯罪,但是,法人是由自然人组成的 在法律后果上完全相同。法院判决后,如果侦查机关后来又取得了犯罪的证据,可以另行起诉”。[8]由此可见,对一个经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无罪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0.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事发时强烈的紧张情绪会扰乱对信息的感知。 未成年人作为被害人受到侵害时往往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容易发生错觉,这些错觉储存在记忆中 其父母或其他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与未成年人关系亲密的人对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一方面,成年人,特别是关系较为密切的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