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遂的认定,控制说、失控加控制说是多数说。但是,就一般市民观念来说,盗窃罪的本质在于侵犯了财产,而不在于行为人获得了财产,因此,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在当前我国的独特价值,强调行为无价值的刑法学在我国的优先地位。[10]其二,在具体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和反思。在因果关系、不作为、违法论、故意、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4.html -
了解详情
性因素,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能进行现实地、排他性的支配;二是规范性因素,即法律或法令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与法律行为(包括合同 关键问题并不明确,以致出现在刑法理论与法院判决上的种种分歧与争议。所以,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出发,我国刑法应当借鉴德国刑法的规定,对不真正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体动作, 便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 2.有意行为说。后来的自然行为论者开始肯定行为的意思, 认为意思是身体举动的原因, 肯定其间的因果关系, 认为行为是基于 佐伯千仞等。该理论从社会学的立场出发, 认为行为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的态度, [ 5 ]275或者说, 刑法上的行为是作用于社会环境、受社会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6.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体动作, 便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 2.有意行为说。后来的自然行为论者开始肯定行为的意思, 认为意思是身体举动的原因, 肯定其间的因果关系, 认为行为是基于 佐伯千仞等。该理论从社会学的立场出发, 认为行为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的态度, [ 5 ]275或者说, 刑法上的行为是作用于社会环境、受社会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存在状态,而是在于界定侵犯行为的责任范围。因此,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主要是以具有法律价值性的一切事实总体因素中,找寻其相当的因果关系并作为结果认定的 角度分析本罪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并提出我国也可以借鉴美国有关这方面问题的经验;又有学者认为间接故意不可能构成本罪[9 ]189 。要正确认识此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0.html -
了解详情
更不表明该结果由二人共同造成。[13]换言之,利用先行为人已经造成的结果不等于后行为人的行为与该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后行为人不应对与自己行为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 乙不仅对A实施了暴力,而且使甲逃匿,对此不作刑法上的评价,有损公允。另一方面,如果仅认定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则乙仅成立从犯。因为主从犯的区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
为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这会导致罪数认定上的困难。另外,罪名确定也并非一定终身。例如,早些时候最高院将刑法第236条第2款奸淫幼女的行为确定 成立逃逸致死的共犯,若无法查明逃逸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则应认定为系肇事逃逸的共犯。 综上,逃逸致死系指单纯逃逸导致事故受伤者(包括轻伤)因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体动作, 便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 2.有意行为说。后来的自然行为论者开始肯定行为的意思, 认为意思是身体举动的原因, 肯定其间的因果关系, 认为行为是基于 佐伯千仞等。该理论从社会学的立场出发, 认为行为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的态度, [ 5 ]275或者说, 刑法上的行为是作用于社会环境、受社会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9.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的机械性现象。对于因 果关系,则坚持条件说,因为前后相继、价值中立的因果关联是经验上可以把握的对象 。对违法性,作形式上的理解,即与实定法规范 放在价值的层面上进 行。例如,依照因果行为论,从纯粹经验的角度,我们就无法理解一个单独的不作为何 以具有刑法上的意义而应被纳入构成要件进行判断?但是如果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点在于因果关系认定上十分困难和复杂,运用一般技术手段、知识经验和传统刑法理论难以或不可能查明。对于一般刑事犯罪而言,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基本上能胜任其 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 【注释】 [1][美]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吉林出版社,2000年6月。 [2]曹明德:《生态法原理》,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