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上只是极短的一瞬间,否则就无法解释第三者的占有行为与物主的财产被盗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没有盗窃者的行为,第三者也就不可能占有该财物。 从控制的含义以及控制与 年《解释》第一条第(二)项之规定,而不应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例如;有这么一个案例:1999年12月4日,被告人丁某使用冲击钻凿洞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7.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犯罪构成要件。 当然,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了人身危险性(或者说人格)的具体内容在定罪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说明刑法就必须将人身危险性这一名词纳入 论体系来说,我们首先考察的是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客观归责),然后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责任能力、违法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06.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罪与<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的界限>一文作者商榷》一文,该文作者认为案例中被告人马霞在丈夫遭遇险时不予救助的行为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笔者认为, 积极行为造成的,而马霞的不予救助的消极行为与被害人于建华死亡之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马霞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并不能导致危害结果的产生。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565.html -
了解详情
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15]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1页。 [16]张新宝: 斯蒂安冯巴尔书,第572页。 [27]王军:《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讲座,www.civillaw.com.cn.2009年10月2日访问。 [28] 参见前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15.html -
了解详情
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15]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1页。 [16]张新宝: 斯蒂安冯巴尔书,第572页。 [27]王军:《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讲座,www.civillaw.com.cn.2009年10月2日访问。 [28] 参见前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78.html -
了解详情
修正案保障个人的表达自由。由于美国有关政府部门一直不能就淫秽出版物和性犯罪的直接因果关系提出充分的证据,反淫秽出版物惩治的实在不是一种刑事犯罪(即触犯了 一条直接以言论自由为保护对象的刑法条文,这是我国刑法实现对基本权利保护的一个重大瑕疵。[46] 其二,因理论支持和现实案例的匮乏,对于网络言论的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6.html -
了解详情
、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的指使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死亡的结果是由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为和事后的逃逸行为导致的,而不 》,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168 页。 〔8〕 参见郭君勋著:《案例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88 年版,第495 页。 〔9〕 参见林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5.html -
了解详情
协力才能把压在小孩身上的木头移开,才能救助小孩的情况。 在第二类型中因为因果关系的共同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认定共同正犯的成立。第一种类型,虽然各自都具备 在此案例的情况下,两个看守,如果只依靠自己的行为,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犯罪,他们必须共同实施各自的行为,才能完成犯罪。因此,此时不作为者的不作为在刑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3.html -
了解详情
或过失的主观恶行。在美国侵权法采用严格责任始于产品制造者责任,由1916 年著名的案例麦克弗生诉别克汽车公司案所确定,该案原告从零售商处购得被告所造 法系国家刑法中存在严格责任。意大利刑法学家杜里奥帕多瓦尼认为:在我们的刑法典中,至今仍残存着有不少客观责任的规定。仅仅根据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30.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的不同行为,笔者分别将它们称为诱发犯罪的行为和实现犯罪的行为。对这二者间因果关系的分析认识将对案件裁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一些案件中,罪坐所 刑罚程度两个方面相同或相近,虽无法因罪名近似完成比照,但这一过程却可在刑法近似的层面得到实现。由此也产生了另一问题,即与本案刑罚相近的参照物可能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