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式。 1.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 按照这种模式,行为人如果持续、公然、和平、善意地占有他人的不动产达一定期间,可以取得该不动产的所有权。法国民法基本采取的是 的时效取得制度的对象仅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因此要求时效取得必须以排他性的占有为要件。按此,知识财产权不能适应时效取得制度。因为,知识财产权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要与可能,而只能适用无因性原则。另外两种情形,占有人均未取得处分权,故只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而不能适用无因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孙宪忠 辑)[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 吴黎静,物权行为无因论与善意取得制度[J],河北法学,2000(2):100-101。 [8] 沈宗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信力,占有人在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被法律推定为合法。第三人只要善意地信赖占有人对该动产享有的处分权并加以受让,就确定他取得动产的权利。同理, 设立用益物权的行为。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认了动产用益物权的善意取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和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63.html -
了解详情
带来了困难,也使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采取客观善意主义由于不动产登记和动产占有是一种客观现象,第三人在物权取得时可以比较容易、清晰 善意取得除外条件相同,即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处分人无处分权而取得权利者不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 最后,对于现在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之争,笔者认为,究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4.html -
了解详情
。很显然,动产抵押物转让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之所以饶有兴味,就是因为它可能引发抵押权人和善意受让人之间的矛盾与对抗;而平息纷争、实现分配正义历来是法律所肩负的神圣 处分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尤其重要的是,在传统民法善意取得得以发生的情形,动产为无权处分人所占有,第三人基于公信力充分相信无权处分人为法律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14.html -
了解详情
其适用及引起物权变动的效力予以适当的限制。例如,不得以占有改定的方式设定质权;动产善意取得中占有改定的约定不具有对抗第三人和原权利人追索的效力;以 的时效或期间。[12]不过,对于担保人未请求权利人及时行使其质权、留置权而后者继续占有担保财产且无放弃权利的表示之情况下,有关问题应如何处理仍有不明。本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46.html -
了解详情
忽视。在此我们提出等同和区分原则。所谓等同,是指立法中不再区分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脱离物,一律适用善意取得;所谓区分,是指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占有委托 ,2001年6月版,第324325页。 [8] 吴国喆:权利表象及其私法处置规则以善意取得和表见代理制度为中心考察》,商务印书馆,2007年12月版,第6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75.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对此,有个考生的总结贴写得很好,推荐大家一读:动产善意取得,仅限于有权占有、无权处分。这八个字意义非凡!脱离物包括遗失物、埋藏物和 108条,善意取得上面的权利负担是有瑕疵的,只有丙不知道,就不受约束。善意取得取得的所有权还没有取得干干净净的所有权。最理想的所有权是干干净净的所有权,把所有权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317.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对抗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如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无论如何,本条规定以转让合同有效为发生善意取得的前提条件,显然是错误的。如果转让合同有效,则受让人基于有效的转让合同当然 第 条:以所有的意思,十年间和平、公然、连续占有他人之动产者,取得其所有权。但其占有之始为善意并无过失者,为五年。 第 条:现时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信力,占有人在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被法律推定为合法。第三人只要善意地信赖占有人对该动产享有的处分权并加以受让,就确定他取得动产的权利。同理, 设立用益物权的行为。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认了动产用益物权的善意取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和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