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但笔者认为,就该条的规定而言,立法者对无限防卫行为的程度及后果采取了一种放任的态度,应该说无限防卫权在我国已经刑事立法化了。下面结合我国 中同样要受到法定条件的限制。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行使无限防卫权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行使无限防卫权必须是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4.html -
了解详情
两公约的相关规定衡量,我国刑法立法乃至刑事司法制度中依然存有诸多亟待修改完善之处,法院应当严格遵循罪刑相适应、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明确量刑根据与量刑基准 革新。可喜的是,随着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化,人权保障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二)完善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制度。(1)完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诉权、控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应高于民事案件,因为刑事制裁的严厉性大于民事制裁的严厉性。在我国法律及其实践中,犯罪行为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民事侵权行为 年第4期。归纳其理由,主要有罪刑法定,刑法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权力分立(司法机关是法律适用机关而不是立法机关)和人权保障等。人权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6.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应高于民事案件,因为刑事制裁的严厉性大于民事制裁的严厉性。在我国法律及其实践中,犯罪行为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民事侵权行为 年第4期。归纳其理由,主要有罪刑法定,刑法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权力分立(司法机关是法律适用机关而不是立法机关)和人权保障等。人权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在此意义上,兜底条款可以认为是立法者有意采用的立法技术。我国有学者对德国、日本、法国、美国、荷兰等19国刑法典作过专门研究,发现除法国、美 兜底条款的场合,不宜认定为行为成立犯罪 兜底条款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情形比较复杂,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比如,有学者将兜底性条款分为类比推断型和最后兜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7.html -
了解详情
。当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者予以必要的反击。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这种侵害或求助于司法机关 的情况下,公民仍有权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法定权利。换言之,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06.html -
了解详情
的16%,[6]较之1979年刑法的25%,[7]充分体现了立法者限制死刑适用的指导思想。 第二,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定。我国1979年刑法中规定,已满16周岁 的程序保证必须遵守,包括有权由一个独立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审讯、无罪假定原则、对被告方的最低限度保证和由较高级法庭审查的权利,这些是寻求赦免或减刑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2.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的实现。 (三)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成立条件意义上的犯罪构成是源自前苏联刑法理论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苏联刑法学家将大陆法系 犯罪事实,但是有权提供证据使控方的证明出现合理怀疑。 [10]在该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根据宪法正当程序条款,定罪的根据是控诉方对犯罪构成的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2.html -
了解详情
但对于这种单位盗窃行为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有放纵犯罪之嫌。因此,在此存在着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认为,在我国刑法确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构成的犯罪时,对自然人能否处罚的问题,在中国这个似乎习惯于运用权力优位解释以图达到定纷止争的法治运行背景下,[20]有权解释者也似乎是摇摆不定。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8.html -
了解详情
无理取闹,则有权予以加刑;但现在法院已不再具有这种权利了,准一有效的威慑因素是,在驳回上诉时,有权命令在对上诉者提出的上诉作出裁定之前上诉者被羁押的 重刑罚的优待。就这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因为我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地。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同时第五条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