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为是否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然后再确定其是否具备违法性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最后还要对行为人是否具备责任阻却事由(主要指责任能力)和是否具有故意和过失及有无期待可能性进行判断,方能最后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2、英美法系的双层次结构理论 在英美法系,受普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4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该当性中考察过的行为人责任能力(属于犯罪主体)、罪过心理(属于犯罪主观方面),只包括期待可能性。 之所以做这样的整合,理由有三: 一是这样可以弥补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难以解释违法性阻却事由的不足。传统刑法理论将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性质,而不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2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其次还要排除违法性违法阻却事由,最后还必须具有有责性,行为人必须具有责任能力及期待可能性,在德国和日本刑法理论的演进历程中,产生了所谓的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论、主观违法性与客观违法性论、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乃至人的不法论与物的不法论等对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55.html -
了解详情
负防范危害的义务,具体指在自己与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情况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的义务。其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经营者纯粹的不作为,没有营造好一个很安全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如挖掘水沟,应加盖或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其次还要排除违法性违法阻却事由,最后还必须具有有责性,行为人必须具有责任能力及期待可能性,在德国和日本刑法理论的演进历程中,产生了所谓的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论、主观违法性与客观违法性论、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乃至人的不法论与物的不法论等对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22.html -
了解详情
负防范危害的义务,具体指在自己与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情况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的义务。其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经营者纯粹的不作为,没有营造好一个很安全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如挖掘水沟,应加盖或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7.html -
了解详情
允许的危险)成为可能。对阻却责任事由来说,德国刑法除了明确规定的法定类型以 外,还存在义务冲突、无期待可能性、良心决定等三种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20]类 似的情形在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也可以看到。第三,由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没有明确规 定只有严重的违法行为才构成犯罪,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9.html -
了解详情
资源比较 德日、英美犯罪构成的内在理论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如德日刑法理论中的社会相当性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和超法规免责事由;英美刑法理论中的充满人性的可以宽恕免责概念、不问小事原理(De minimis doetrine)、法律的生命在经验这种实用主义理念并配以控辩对抗式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7.html -
了解详情
教唆者是否实施所教唆犯罪及所教唆犯罪是否既遂等的认识与控制,无论是基于刑法规范紧缩性的考虑、还是基于期待可能性的考虑,都不应纳入教唆者的主观范畴,否则,就面临强教唆者所难并重化刑罚之嫌。其次,从客观方面看,教唆行为本身具有能够独立担当实行行为功能的行为品质。我国《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45.html -
了解详情
为时,只能认识并希望或放任具备最短认识距离要素的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被教唆者是否实施所教唆犯罪及所教唆犯罪是否既遂等的认识与控制,无论是基于刑法规范紧缩性的考虑、还是基于期待可能性的考虑,都不应纳入教唆者的主观范畴,否则,就面临强教唆者所难并重化刑罚之嫌。其次,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