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危害性,而对于危害性如此严重的行为仅仅以行政处罚应对,难以起到威慑与预防的作用。相比危险驾驶行为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危害后果,拘留和罚款等处罚方法使危险驾驶者 轻信不会发生,无疑不能认定为有间接故意。 其次,危险驾驶所导致的危险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程度的区别。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05.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危害性,而对于危害性如此严重的行为仅仅以行政处罚应对,难以起到威慑与预防的作用。相比危险驾驶行为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危害后果,拘留和罚款等处罚方法使危险驾驶者 轻信不会发生,无疑不能认定为有间接故意。 其次,危险驾驶所导致的危险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程度的区别。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285.html -
了解详情
困难,因为判刑实践、监狱政策、缓刑监督和假释监督的变化,极大地模糊了社区矫正与非社区矫正之间一度清晰的界线。特别是缓刑拘留中心、回归中心、军训式矫正中心的 其人身自由的受限制程度及所负担的其他刑事义务的范围与内容来说,缓刑、假释与非监禁刑罚措施之间的处遇方式几乎不存在区别。再者,不论是附条件不执行也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20.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的影响也不一样,例如在刑事侦查中可以采取各种强制措施如逮捕、拘留、监视居住等,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只能采取一些特定的调查手段。 3、两者在整个法律 审查行政处罚决定,但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并不因当事人的救济行为而发生效力中断。 笔者之所以花费了这么大的篇幅去讲两者的区别,在于目前海关在时效问题上持 ...
//bbs.110.com/thread-101581-1-1.html -
了解详情
区别、用于支持政府调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和实际上控制他们之间关系的规则之间的区别就会显现出来。而且我们还会发现,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之间确实 的法理观点认为,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xxii]]但从来不提诉讼法律责任。笔者认为,诉讼法上也存在责任(制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83.html -
了解详情
自首的成立要求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而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拘传、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都是针对自然人 那样,哪些人可以成为单位自首行为的实施者,应从单位责任制出发区别对待(1)如果单位实行的是个人负责制如厂长、经理负责制或行政首长负责制,则自首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488.html -
了解详情
下的一府两院体制,公安机关是属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机关。因此,此次刑事诉讼法应当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条、第38条中的司法机关一词进行修正,而不 明确,监视居住有演变为变相羁押的危险,完全可能架空拘留和逮捕的适用,并且存在公权力机关利用监视居住的适用进行权力寻租的空间,即宽松起来在住处进行监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65.html -
了解详情
以后,根据不同情况,或者减刑,或者执行死刑。缓刑与监外执行都采取不予关押的执行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1、适用范围不同,缓刑只适用于判处较轻刑罚的拘役、 故意犯罪的(四)未受过刑罚处罚,未受过劳动教养或者二次拘留以上治安处罚的。同时,笔者认为对领导干部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适用一定要严加限制。完善缓刑的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6.html -
了解详情
儿童的自由。对儿童的逮捕、拘留或监禁应符合法律规定并作为最后的手段,期限应为最短的适当时间。这一规定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 刑法中非刑罚方法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责令赔礼道歉。其他还有责令赔偿损失、进行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等方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非刑罚处罚方法,一方面体现了对未成年犯从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82.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2] 其实,侦查部门像本案这样将行为人一放了之的情形并不多见,假设行为人撒泼抵赖的对象是公安人员,他十有八九被拘留、罚款甚至劳教。这类案件一般不进入诉讼程序 比因强调谦抑刑法而导致行政范围内泛处罚化,更具节俭性。因为轻刑的择用要比劳教单纯剥夺人身自由的力度更轻。(2)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案件的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