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目的是解决行政争议,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因此,判决书的全部内容应当紧紧围绕争议焦点展开。如果确实存在双方当事人未提出 事实不清,应当予以撤销。在判决说理部分不能仅就事实不清问题进行说理,同时,对主体、程序问题也应当明确表明意见。第二,说理应当有理有据。这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76.html -
了解详情
要打官司,就得找后门,拉关系,有损司法公正。近年来,在法院实现的审判长考核制度,审判长有权直接制发判决书,有助于改变这种现象。此外,还有权力机关对具体个案监督、 。司法公正更要强调程序公正,法院不参与立法,只执行法律,“法官造法”应严格限制,因此司法应着重程序公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公正。要达到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权力地方化所导致之弊端;将审判主体明确定位于法官,取消审判委员会和法院内部机构的多层次设置;以注重程序公正为指导思想,确立法官独立审判应遵守的行为 并不是象以往那样仅是注重公开宣告判决的结果,而是强调对判决书的制作及其内容予以改革。判决书中应写明当事人各方所提供的各种证据,同时写明法官所予采用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1.html -
了解详情
给反复再审提供正当性之外,它还不能保证客观化的程序运作。 自由心证承认法官依照良心和理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合理判断,只不过承认了证据认定的 虽然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但是法院如何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的过程,并不为人知晓。特别是法院对判决书中对事实如何认定,一般以“本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9.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过程的不变性。正是因为被告的不答辩不会影响法院的审理程序,所有的程序都仍然按法律既定的程序进行,因此,被告才不会因为在答辩期内没有提出答辩状而 在最后一次开庭中法庭辩论结束之时。但在审判实际中,在判决书形成之前,当事人实际上都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因为无论是审判理念还是审判习惯都存在判决以事实为依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0.html -
了解详情
选民资格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审理时,起诉人、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有关公民必须参加。法院的判决书,应当在选举日前送达选举委员会和起诉人,并通知有关公民。 财产管理案件由继承开始时被继承人住所地法院管辖。第465条〔准用失踪人指定财产管理人的程序〕其他需要指定财产管理人的案件适用本节关于为失踪人指定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9.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活动的惟一目标,并在设计和评价审判程序时将其作为一项主要价值标准 .这就要求改变“法院内设机构之间的权力与职能互相交叉、重叠,权责分工不明,导致整个 行政性质。 (二)均是对生效的法律文书的执行,只不过财产保全适用的法律文书效力的稳定性不如执行依据的具有终局性的判决书、调解书、仲裁裁决等。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8.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争议,它的目标是按照司法解决设定的,它的程序也是按照司法解决设计的,法院依据既定的诉讼程序和实体法规范对争讼作出裁判,正 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及调解结果,不必像判决书那样对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作出详细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现在,各基层法院都实行工作量考核制度,把办案的多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三盲”院长姚晓红就是一例,由于其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半文盲,因而每次“批案”时,他都要让人把判决书念给他听。[37] 另一方面,这种官僚式的监督 (5)应当以严格的程序标准来把握错案问题,走出依实体问题来判断错案构成与否的“错案追究制”之误区。 4、改革诉讼收费制度 要消除法院企业化倾向,则有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8.html -
了解详情
在证据的表述中都是仅仅简单列出证据,而缺乏对证据的分析论证,大大削弱了判决书的可信度。如现行民事判决书的格式包括六个部分:首部,当事人诉辩主张及证据 过于生硬、机械,难以容纳和展现诉讼活动所反映的程序内容和特点,整体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紧密的衔接,在部分职能的承担上模糊不清,存在重复或重叠现象,既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