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位,换言之,预测可能性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原则,对于刑法解释限度的确定具有根本性的原则指导作用。 预测可能性作为刑法解释限度的原则根据主要是从价值形态和历史 自身的特殊性使然;犯罪定型作为一种类型,是向事实类型与法定类型互相开放的类型,这种互相开放的类型,决定了犯罪定型必定游走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45.html -
了解详情
机能。随着上世纪中叶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这种理论明显不能解决高速运输价值与道路交通安全价值之冲突,为此,信赖原则通过德国刑法判例应运而生。根据信赖原则 身体状况,应当注意而未注意,因此未认识到他可能实现与法定构成要件相适应的案件事实的,是过失行为。参见《奥地利联邦共和国刑法典(2002年修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4.html -
了解详情
偏好取向的动态统一。事实上,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将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与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9}(P7),究竟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它的原初意义 外延的限制。如果允许超出可能文义范围,根据事物本质进行实质判断,将使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理性丧失殆尽。也许,在文化国意义,实质理性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6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对象相遇而引起了法益侵害,而在以客观处罚条件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当中,同样的行为因果发展趋势由于和客观处罚条件相遇,而使得先前已经存在某种危险增大到了 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在于行为人本人是否具有主观上的过错,而在于其运气。这实际上是对刑法所主张的主观责任原则的公然破坏。 再次,会破坏构成要件规制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08.html -
了解详情
里斯多德时已经基本理论化。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的发展,法治的观念开始广泛传播,并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得到明确肯定和 我国的法治实践中得到体现。如罪行法定原则的确立,使在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和一般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有助于我国法治水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46.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是:行为构成符合性,违法性和罪责。[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王世洲译,《法学家》2007年第1期。 ⑵现在,在德国 的根底的法理的要求。因此,他主张构成要件论是基于法理原则的要求而独立于罪刑法定主义的存在。参见[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の理论》,有斐阁1953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0.html -
了解详情
与刑法主观主义两大学派相互对立、相互抗衡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刑法进化史。18世纪,为了反对封建刑法的身份性、干涉性、恣意性与残酷性,[1]奠基于启蒙思想基础 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因而我们认为,如果用全面和联系的观点考察,我国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可减主义的处罚原则的规定是合理的。 (三)小结 在着手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5.html -
了解详情
至今依然是立法者在把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时首先考虑的要素。 当然,随着刑事法治的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的倡导和贯彻,刑事违法性为认定犯罪提供了更为具体的 的情况下,对于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什么样的刑罚,除了根据犯罪的事实和犯罪的性质所决定的法定刑范围之外,还要根据案件的情节等因素综合评价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1.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总不为理论的莫衷一是而停滞。可以看到, 尽管法律道德主义与法律自由主义都尝试着利用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对犯罪化的正当范围提出一个理论上的限制原则 刑事政策进行调整, 由国家根据具体的维护法规范安全的需要作出决策。最后, 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一旦立法者选择了处罚的形式, 则刑事不法与其他不法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7.html -
了解详情
的赞许,也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不能不归因于其对TRIPS协议的认真贯彻。当然,建立起高标准的著作权刑法保护,是否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台湾 修改著作权刑事立法时,必须注意切合我国的内在需要。其次,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不违背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