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坚持深化改革,从工作的指导方针、改革思路、管理机制以及工作方法都发生了 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10 截止目前,我国已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主要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27.html -
了解详情
生存权的具体立法内容包括一切与公民营构健康和文化意义上的最低限度生活有关的方面,随着社会背景变化,也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以日本为例,政府针对战后 作用。这一现象是与我国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体制密切相关的。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财政资源的配置向这些产业倾斜,导致中央财政支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目标的设定,民法理论逐渐走向繁荣。首先,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断出现的理论突破为民法研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新的课题,加强民商立法和理论研究已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 民法学术成果,注意挖掘、学习世界民法文化遗产,一些民法研究人员通过译书、著述的方式,大量介绍上至罗马法、下至近现代的世界民商立法和理论,为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并不是1978年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应该还清楚地记得文化大革命中对刘邓路线批判中就有一条叫做包产到户。其实,在三面红旗 习惯调查没有关系。[50] 2、 在中国法制建设中立法与国际接轨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建设中,往往强调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在进入21世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0.html -
了解详情
前总统卢武铉弹劾案,最有力地批驳了分权制衡学说不适用于有着专制主义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的论调。与法人治理结构一样,分权制衡作为国家政治治理模式,可以极大地 对腐败的治理一直没有触及到法律制度的根本宪政体制。可以说,不改革中国统合型宪政体制,任何表层的、局部的体制改革对整治腐败都无异于隔靴搔痒。一个不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3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领导下的发动,并不是市民社会的自发 启动。一方面国家为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战之势开动一切机器,搞的轰轰 烈烈,烈火朝天;另一方面公民缺乏 ,我国 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完善司 法制度,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更加体现了司法的独立性,建构了有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86.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以为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1、我国经过3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等方面已经作了很多努力, ,在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过程中自觉尊重和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精神与文化活动的自由、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社会经济权利以及获得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04.html -
了解详情
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2007年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关于您对我国宪法实施的效果有何评价?的提问中,45%的公民认为我国宪法的实施效果差和比较差,认为好 制度的不同模式反映了各国不同的国情,是不同宪法文化的体现。任何一个国家在选择特定宪法监督体制时普遍强调体制与文化之间的协调问题。在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12.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就必须做出某些修正,以便于它能够解释,在某些情形下,经济发展有赖于自由民主体制,而在另一些情形下则不然。那么,哪些因素是独立于经济发展而对发展或 成为一种政治义务,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政治实践,方为可能。因为,民主是需要训练的,形式的民主对于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656.html -
了解详情
的改造,其核心就是把义务、服从本位改造为权利本位,大力宏扬权利文化。即一方面是要保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要制约公共权力;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一切权力都 六大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方针,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效地监控政府权力。邓小平同志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