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罪过称为“过”、“误”或者“过误”,是指非出于行为人的本意而发生的过错、错误。如《周礼。地官。调人》:“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注 。”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没有认识、没有预见到的,是违背行为人本来意愿的。因此,在古代刑法中,行为人不是有意实施危害行为而在客观上产生了危害结果的,就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5.html -
了解详情
及渎职、滥用职权犯罪的客观方面并结合具体执行法律规定谈点个人认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与上述修正案?四?比较《中华人民 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33.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或行政处罚后仍继续建设等情形。 综上,笔者认为违法建设中的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第四款其他严重扰乱 处理中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是否达到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有时不好界定,或者说可能认识不一致。有观点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了部分职责,如下达了责令停止建设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5.html -
了解详情
不道德性不是不予制裁,而是不由物的附合制度去体现该制裁而留给侵权法、甚至刑法去体现对侵占人行为不道德性的制裁。占有制度也是如此,占有制度本身主要解决物的 保护之价值,不应赋予其权利推定。如此认识则犯了一个基本的理论错误,占有制度之保护占有人,非在于其占有道德上的正当性,而在于其占有事实构成社会秩序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14.html -
了解详情
、遏制方法、补偿方法与刑罚方法。除关注刑罚的预防功能之外,边沁还清醒地认识到刑罚制度的局限性,故相当重视预防犯罪的诸种间接方法。[4]当然,刑事政策 使用刑事政策的目标设定,不然就要在方向上犯严重错误。[59]以刑事政策上目标设定来指引刑法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避免刑法发展上的盲目性。否则,对体系的加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1.html -
了解详情
、遏制方法、补偿方法与刑罚方法。除关注刑罚的预防功能之外,边沁还清醒地认识到刑罚制度的局限性,故相当重视预防犯罪的诸种间接方法。[4]当然,刑事政策 使用刑事政策的目标设定,不然就要在方向上犯严重错误。[59]以刑事政策上目标设定来指引刑法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避免刑法发展上的盲目性。否则,对体系的加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71.html -
了解详情
了对未成年罪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这是《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一大亮点,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落实,也是多年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断呼吁, 指犯罪人行为性质不严重、情节不恶劣;有悔罪表现是指犯罪人对于其犯罪行为能够认识到错误,真诚悔悟并有悔改的意愿和行为,如积极向被害人道歉、赔偿损失、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4.html -
了解详情
了对未成年罪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这是《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一大亮点,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落实,也是多年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断呼吁, 指犯罪人行为性质不严重、情节不恶劣;有悔罪表现是指犯罪人对于其犯罪行为能够认识到错误,真诚悔悟并有悔改的意愿和行为,如积极向被害人道歉、赔偿损失、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40.html -
了解详情
之二:从消灭犯罪到控制犯罪 建国以后我国刑法理论曾一度认识,认同并且在实践中广泛宣传灌输犯罪消灭论,认为犯罪可以从根本上消灭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犯罪的根源在于 。按照犯罪消灭论的观点,要消灭犯罪,就只有消灭人类,因而犯罪消灭论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犯罪控制论是建立在人际冲突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现象的基础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1.html -
了解详情
或利益客观存在的现象形态也必须是具体的,将人和物作为犯罪对象的内容固然没有什么错误,但人的权利或利益有多种多样,如生命权、自由权、健康权等等,这些具体的权利不 物,是将它作为与附加刑不同的非刑罚处罚措施来讨论。中外刑法理论虽然对犯罪附随物具体范围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只是在论述没收财产这一附加刑时对其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