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论的语境下和在犯罪构成的语境下,其内涵迥异。所以,即便否定作为义务,等价性判断也依然依附于构成要件的形式框架,以构成要件事实为基础,是对构成要件的 实施一定的行为(不作为),后者要求实施一定的行为(作为)。因此将不作为犯罪构成纳入一般构成中,就是将命令性规范混杂在了禁止性规范中,这是一种类推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22.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特殊的正犯类型。直接正犯可能单独侵害法益,或者与他人共同对犯罪对象予以加功,但在后一种情形下(如,甲、乙与丙结怨商议杀死丙,于是 危害结果归责于利用者和被利用者。其次,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利用者的刑事责任源于其具备主体资格,主观上具有故意,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能认定为自首。在这里,虽然其隐瞒的一起抢劫罪行对量刑的影响可能要大于盗窃前科,但如前所述,不如实供述身份对司法实践的危害很大,既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不能认定为立功。所谓对合犯,或称对向犯,一般认为是指实施行为者双方互为实现特定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互为实施犯罪的对方,如行贿与受贿、拐卖妇女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008.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所造成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来阐述禁止返还的正当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法院对于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态度,从而引出不干预原则,其背后的政策考量 相关第三人不应受到惩罚,因为对合同所涉第三方当事人构成的危害会成为违法合同消极社会成本的主要来源,但现有规则对合同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效益都不敏感,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368.html -
了解详情
称犯罪工具,是指用于或者意图用于实施犯罪或者与实施犯罪有关的财产。我国刑法理论上对犯罪工具的类型有一个大致的列举:第一,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 危险自然更远。在实行阶段不再携带凶器的原因,无论是基于行为人的主观自愿还是其他客观原因,其盗窃行为对人身权利的潜在危险客观上已经消除,失去了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4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事实尽可能在一个诉讼中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倾向。先启动刑事诉讼后启动民事诉讼对案件定性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先启动民事诉讼程序后进行刑事 的原因,然而这两个原因都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面对新型经济行为刑法定性的疑难问题,需要摆脱刑法对犯罪构成研究的局限,从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24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事实尽可能在一个诉讼中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倾向。先启动刑事诉讼后启动民事诉讼对案件定性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先启动民事诉讼程序后进行刑事 的原因,然而这两个原因都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面对新型经济行为刑法定性的疑难问题,需要摆脱刑法对犯罪构成研究的局限,从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241.html -
了解详情
,"挪 用"行为才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且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而 使用行为则不一定违法,也不一定对社会有害。就行为对犯罪客体 的作用来讲,侵害本单位资金 为对挪用资金罪是否成立并无影响。现行刑法第272条第1款将挪 用资金之后对资金的具体用途概括为三种,并作为犯罪构成的客观 要件加以规定,实际上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43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经整体地受到单位犯罪的修正的犯罪构成的评价,所以不能再对单位成员的个人行为进行评价;否则就属于重复评价。例如,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第1415页。 (25)黄祥青:《浅谈刑法有无明文规定的判断标准兼论刑法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单位危害行为的处理》,《法律科学》2003年第1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695.html -
了解详情
最快捷的信息交流工具,已全面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日益加大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传统的社会舆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我们主要的社会 结果加重犯属于实质一罪,不构成数罪,其罪名为基本犯罪构成的罪名。由此可见,危险驾驶行为过失造成他人伤亡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既违背结果加重犯的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1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