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要考虑继续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及其将产生的利益。这就是说,学者与法官在对待合同解除时,都较为重视合同解除的消极影响。2.德国民法典。与法国不同,德国 太成功。但是,法国法官们以违约行为具有严重性判定合同予以解除的作法,以及德国法企图使合同法定解除的事由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立法思想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3.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商事法律人格者,即商主体才能享有。基于此,自然人人格利益商品化利用所产生的商品化权,因其主体的纯粹自然人属性,也就是说未能通过履行相关手续成为商主体, 权外,即使在“非经约定而发生的债”中也无关于人格权的规定。[23]《德国民法典》尽管在第12、823、824、825条分别规定了姓名权、生命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4.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法国,某些地方法院通过扩大解释不可抗力概念,或依诚信原则来解决因情事变更产生的过度不公平现象。行政法院则创设了“不可预见”理论,也部分解决了因情事变更 的任意性,减少滥用的危险。[68]这种担心,不独在我国立法过程中存在,在德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对诚信原则的争论更甚于此。不能因噎废食是简单的道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83.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即所谓“人法”)的框架下的共存,满足了《德国民法典》形式结构的需要。由此可见,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团体人格就是一种无伦理性的法律人格 理论研究、立法及司法实践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各国民法大量增设保护人格权的条文,而德国司法实务根据其《基本法》创制的所谓“一般人格权”,则无疑将人格保护推向了高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55.html -
了解详情
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一般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简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概念名称产生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之中,后经立法文件认可而成为了一通用之 都有关于竹木种植的内容,这很容易让人混淆永佃权与地上权的界限。德国民法典第1012条关于地上权定义的规定中,为了避免这种混淆,还特意从地上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9.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的具体内容存在差异,致使其概念在语词表述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在德国民法中,预告登记是一种必须在土地登记薄中登记的担保手段(Sicherungsmittel) 后期普鲁士法的预告登记制度,在《德国民法典》第883—888条对预告登记作了规定。在德国民法中,预告登记的产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存在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2.html -
了解详情
》第1156条规定∶解释契约时应寻求当事人的共同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德国民法典》第133条规定∶解释意思表示,应探求其真意,不得拘泥于字句。①《 ,这些义务实质上不是契约性的而是在假定契约存在或者根本没有契约的情况下产生的义务。为了使这些义务的承担合理化,法院宣称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合同。[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2.html -
了解详情
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一般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简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概念名称产生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之中,后经立法文件认可而成为了一通用之 都有关于竹木种植的内容,这很容易让人混淆永佃权与地上权的界限。德国民法典第1012条关于地上权定义的规定中,为了避免这种混淆,还特意从地上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应从当事人应履行合同之时为准,用公平原则来衡量此时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产生明显不公平情形。三、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关于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存在 义务不能履行,”“当事人一方有权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3)除去责任。如德国民法典第775条规定,保证人受主债务人委任而为保证者,或者因提供保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81.html -
了解详情
、妨害经营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侵权行为法不能对所有的利益给予保护,对于妨害经营产生的不利益必须在严格的侵权责任构成要求之下才能够责令行为人承担赔偿义务。(一 的判决,载RGZ58,第24、29、30页。[25]同上。[26]Mertens:《慕尼黑德国民法典评注》,第823条,转引自:「德」迪特尔?梅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