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性的本质要求。对宪法而言,宪法司法化使宪法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它使宪法与社会现实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它要求宪法内容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与民主政治》,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2]千古洲:《中国的宪法至上:怎样才能实现——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叶中教授访谈录》,《中国律师》2000年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8.html -
了解详情
不受限制吗?在一个民主社会如何使议会至上与有限政府以及法治原则协调?当代宪法学探讨较多的还有两个问题:行政立法说得通吗?让法院去审查选举产生的代表制定的 中的比例与作用看,它已经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体系,成了人大立法的实验站。在理论层面上,对行政立法的怀疑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规则/自由裁量的两分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205.html -
了解详情
侍卫。 2、宪法性法律是“国家”法。根据西耶士“惟有国民拥有制宪权”的理论,[7](P56)是人民通过宪法创造了国家,而不是国家创造了 莱昂·狄骥。 宪法学教程[M], 北京: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注释: ①行政法一般被认为是“规范国家行政权力以及规范国家行政组织”的法律,“国家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78.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的促进作用。六、日本请愿权的理论和制度(一)日本请愿权理论请愿权在人权体系中的法的性质在日本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 ,CharteroftheUnitadNatons,19696,杉原泰雄〈请愿权〉,载田上穰治编《体系宪法学辞典》,青林书院新社1968年7,永井宪一〈请愿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6.html -
了解详情
,也反映了我国在宪法立法、宪政建设和宪法学研究方面的进步,应该说它是这一时期社会进步和宪政进步的综合表现。 二、通过宪法修改促进国家与社会 的宪法指导思想地位,同时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783.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精力和资金,同时起诉人完全是为了公共利益,他所面对的有时是一个利益集团,有时则是某个国家,其败诉风险也比一般公益诉讼大得 参考文献】 {1}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183;宪法学卷[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192. {2}孙笑侠.论法律与社会利益[J].中国法学,1995,(4).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229.html -
了解详情
双重性[J].法学研究,2005,(3):27. {7} 王利明.民法典体系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52-655. {8} 韩大元.关于提高立法质量的宪法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0,(4):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13.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目的就是使自然服从于人的需求。[6]因此,对多数人而言,当人的 男,教授,法学博士后,河海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吴国振,江苏南京人,男,河海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1] [美]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764.html -
了解详情
转变的背景、原理不同,但目的都是为行政权的行使寻求合理依据。我国行政法起步晚,结构体系、程序运作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通过对美国行政法演化 了妥协二战结束后次年即1946年通过了《联邦行政程序法》。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关于行政过程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成熟,并代表着一系列美国发明:独立管理机构、统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88.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立。前两项制度,没有争议。而后两项更多止步于应然的规范与制度。在实践中,尚不能以宪法实施有效保障人权,尚不能依 ,2004.[8]钟群.比较宪法史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9]张千帆.宪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10]韩大元.亚洲立宪主义[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5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