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多,也启发我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为了深入地理解刑法中的责任原则,本文首先阐述责任观念的演变,然后探讨责任与预防的关系,最后说明责任原则的贯彻 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进而存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的帮助,既不需要双方行为人主观上的合意,也不需要客观上的因果关系。{4}在国际刑事审判实践中,前南国际法庭认为:只要帮助或教唆行为对主犯实施犯罪 谴责性时,才应承担刑事责任。{7}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国内刑法中的基本理念也反映在国际刑法之中。 【作者简介】 王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自己具有犯罪定义所规,但却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上述严格责任的概念表述主要区别在于,严格责任是不是绝对责任;在严格责任 后果的发生是和丢失枪支并不及时报告的先前行为紧密联系的,二者虽然不能说是必然性因果关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可能性因果联系,因为枪支是一种高危险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31.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认为自己具有犯罪定义所规,但却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刑法中的严格责任。上述严格责任的概念表述主要区别在于,严格责任是不是绝对责任;在严格责任 后果的发生是和丢失枪支并不及时报告的先前行为紧密联系的,二者虽然不能说是必然性因果关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可能性因果联系,因为枪支是一种高危险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9.html -
了解详情
自身的特色以及科学性所在。本文以澳门刑法中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作为视角展开初步研究,以希望我们在认识澳门总体刑事制度的基础上更加微观地熟悉其具体制度。 犯罪未 的努力时,就应认定为中止,不要求中止行为与结果不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9](p278) 【作者简介】 高英彤,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刘亚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38.html -
了解详情
。无效或得撤销之婚姻,指民法第988条至第997条之规定。因而致,系就因果关系言。必其婚姻所以裁判为无效或可撤销者,即系以诈不使之事实为 的犯罪。但配偶对通奸容许、放纵的除外。 综观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的妨害婚姻家庭犯罪,其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妨害婚姻关系与侵犯家庭关系的行为,为通过适用刑罚制裁破坏婚姻家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74.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调控的 真空地带。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我国刑法中的责任事故犯罪的罪名体系存在着如下的问 题: (一)诸法条之间的关系混乱,以致于形成不合理的竞 置若罔闻的不 作为,二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作为。然而,结果只有一个,并且该结果与这两个 行为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80.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们则见解各异,聚讼纷纭。[6]限于文章篇幅,此不一一列举。由此不难看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与中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关系,确实是一个既风情万种又十分沉重的 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时间危害行为的方式、危害行为的手段等;而危害行为的主观要素则包括危害行为故意危害行为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国外刑法学中许多理论的形成,也都是依靠归纳方法。例如,日本学者前田雅英就介入于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发生结果时如何判断因果关系相当 冒用行为,即可构成冒用型票据诈骗罪,至于票据实际情况如何,对于该类型票据诈骗罪的成立不产生影响。[ 21 ] ( P1144)显然,后两种观点将事实认识错误纳入客观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1.html -
了解详情
国外刑法学中许多理论的形成,也都是依靠归纳方法。例如,日本学者前田雅英就介入于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发生结果时如何判断因果关系相当 。法律哲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俄]伊亚伊林。法律意识的实质[M].徐晓睛,译。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 [德]亚图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