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1)死刑适用程序放宽。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死刑案件核准问题的决定》和1983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死刑核准权作 的原则。 上述建议既遵循了适用缓刑的原则性规定,又易于在实践中具体操作 。 (三)、缓刑执行的现状 目前,我国缓刑的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法院对缓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3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和辩护人无权查阅合议笔录和审判委员会笔录,这样导致缓刑的决策程序透明度不高,有的案件适用缓刑的社会效果不好。司法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法官对本不 工作人员所能负担,必须进行专业培训。 (四)我国可借鉴国外做法设立专门的缓刑执行机关社区缓刑执行机构 社区缓刑执行机构应配备专门经过培训、审查后上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598.html -
了解详情
在犯罪时非常富有,否则犯罪人一旦被判了刑(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实刑适用率高,管制、缓刑、罚金等的适用率非常低),即意味着进入监狱服刑,这样就丧失了 职能来看待;三是要协调内部运行机制,解决执行程序和审判程序的脱节问题,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更多地考虑执行的因素,即对应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先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刑事司法系统的影响是:刑事案件的剧增使司法机关不堪重负。我国目前恰恰处于这样的转型时期。1993年至2002年,检察院与法院接受 ?在平衡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矛盾方面,目前的程序简化改革可谓力不从心,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程序简化改革本身存有先天的局限性-只是追求如何节省审判时间,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7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为取保候审申请方设置有效的救济途径。从我国目前的立法和程序设计上看,各机关最终作出不予取保候审的决定是终极性的。尽管我国刑诉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余地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强取保候审的可执行性。从国外立法来看,人保与财保并用也为多数国家所采用。 在财产保证的范围上,我国目前仅限于保证金,且仅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72.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规定的行为,即应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六)缓刑的变更执行 缓刑的变更执行,是指在缓刑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法定情由而决定对 检察人员不主动提前介入监狱和监狱管理机关办理减刑假释的内部讨论、提请呈报程序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病残鉴定、呈报和审批程序,而是在收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6.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建议既遵循了适用缓刑的原则性规定,又易于在实践中具体操作。 三、缓刑执行的现状 目前,我国缓刑的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法院对缓刑人员一缓了事,没有 缓刑考验作用。据调查,多数法院将缓刑执行通知书送到公安机关,即完成了缓刑的交付执行程序,公安机关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对缓刑犯进行监督和管理也没有确定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1.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的重要刑罚制度之一,是这一基本的刑事政策在刑罚制度中运用的具体化。 (二)实行缓刑制度的意义 我国的缓刑执行刑罚制度于20多年前从前苏联引进,是 的参与权都置于阳光之下,尽可能杜绝缓刑适用中的腐败与不公。具体如何改进,笔者是想通过完善缓刑适用的程序要件予以解决:缓刑的适用应当由检察机关、当事人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3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的角度而言,参考国外做法,以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成功探索,笔者认为可以创设新的缓刑制度,在法律中规定除暂缓执行之外的暂缓起诉与暂缓判决制度。暂缓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情况,依据一定的程序,对于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未成年犯罪人或者偶犯,在一定期限内暂缓起诉,如其积极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2.html -
了解详情
不再执行,但原罪刑宣告仍然有效,犯罪人属于有犯罪前科之人。保留犯罪记录的缓执行缓刑制度目前也有不少国家采用。例如,现行德国刑法典第56条g第1项规定:“ 执行缓刑在免除刑罚执行的程序上不同,但二者的法律后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将这种缓刑归入保留犯罪记录的缓刑之中。又如,在我国大陆学者的论著中提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36.html -
了解详情